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变”的中国基层司法风格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大斌 《党史纵览》2013,(10):31-35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笔者作为记者受新华社派遣,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国务院首批将京东大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东大鼓原为田间小调,上世纪初刘文斌将它带入天津,并将其定名为京东大鼓。进城后经过他一系列改革,这一新曲种声名鹊起,深受广大市民喜爱,他不仅唱红津门几十载,也为京东大鼓竖立了不朽丰碑,为天津曲艺做出重大贡献。我作为刘文斌的亲传弟子,师傅的音容笑貌,段段往事,时常涌现脑海,久久不忘。下面我就述说一些刘文斌先生的往事与大家一道分享。初识刘文斌老先生我于1957年在天津拜京东大鼓始祖——刘文斌老先生为师,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江青给社员“现场改名”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 这场“评法批儒汇报会”名义上是由天津市委主持,小靳庄农民唱主角,其实成了江青个人表演的舞台。社员们的“评法批儒”发言,没有一个不被她中途打断,没有一个能按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到头的。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14,(13):36-36
正李瑞环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30多年的从政经历,自然有对做事独到的"看法与说法"。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有些同志沾染了一些很坏的风气,他们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谈使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阔论使他们耽误了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立继规则与州县审理——以宝坻县刑房档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坻县档中的争继案件反映出,民间立继和县衙审理都遵循着"长房次子"、"立继人拨产给亲支近房"等规则。这些规则在国法中没有,但已经是民间和州县官吏的共识。另外,葬祭仪式规定着哪些人有资格入继和入继应有哪些程序性的行为,因此,葬祭仪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立继规则。从立继事件及其县衙审理来看,清代州县审理并不仅仅依靠国法,而且是围绕着规则作出裁决,而"情理"则往往是规则的笼统表述。  相似文献   
7.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式的大官巨贪,经常创造贪腐史上的新纪录。不过,俗话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小官小吏也能大贪巨贪,其贪腐的数额与其职位之悬殊,也让人惊诧不已。我们抽取嘉庆十四年的几个小官贪腐的案子,来看看这"小官巨贪"有多厉害。古代所谓"小官",大抵指七品及以下的芝麻官,而最低级的是吏员,一般是干满五年,成绩优秀者...  相似文献   
8.
陈大斌 《各界》2014,(1):19-23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蔓延。妄图篡党夺权的江青乘机到处煽风点火,在天津市宝坻县小靳庄表演了一出闹剧。当时,笔者作为记者受新华社派遣,随同江青在小靳庄采访,亲眼目睹了她的那场“表演”。  相似文献   
9.
<正>2000年7月17日,著名笑星、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与世长辞,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神州。一颗耀眼明星的陨落、一株馨香奇葩的凋谢,引来了无数人的惋惜与哀叹,成为艺坛绝无仅有的现象。赵丽蓉生于宝坻县。虽然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艺术积淀,历史上曾涌现出西路评剧与京东大鼓的知名艺人,但她并非艺人家庭出身,父亲赵秉忠是个手艺人,擅长理发、梳头。由于老家宝坻西庄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农民生活艰难,迫不得已赵秉忠就带了大小七个孩子逃难到了  相似文献   
10.
俞江 《现代法学》2007,29(6):38-48
宝坻县衙档案中的继书和案件看,清代继子孙对家庭的责任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已故尊直系亲属的,一类是对在世家属的。前者包括主持已故亲属的丧葬和祭祀仪式,后者包括对尊亲属的赡养。通过个案分析发现,家业传承与"父债子还"是相联系的,承继是指整个家庭的所有内容向下辈移交;因此,继父母考察继子孙能否承继,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综合地考察继子孙的行为。只要继子孙有影响家业承继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导致废继,由此,我们认为,清代子孙的这些责任是综合的、整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