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书良 《党建文汇》2002,(19):16-16
中央最近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以程亭为主线,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实体性、程序性的规定,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完整要求。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关键是在严密程序上下工夫,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确保把干部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2.
证据规则是民事诉讼的灵魂所在。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引发学界争议。为实现民事证据规则的具体化,增强民事证据规则的可操作性,应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进行实体和程序上的划分,并对二者进行理论上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完善巡视制度程序性规范是实体性规范得以实现的保障,是增强巡视权威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和西方相似制度中蕴含丰富的程序性规则,对于当今中国巡视制度建设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我国党内巡视制度应在公开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效能性原则的指导之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程序性规则。  相似文献   
4.
郑丽萍 《清华法学》2012,6(5):30-40
构建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不仅具有合理性,也具有必要性.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的设立,不仅涉及现今实然的已经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轻罪的处分问题,也涉及应然的本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轻罪的处分问题.为此,应该通过程序设置,把现今在程序之外被违法处分和事实分流的轻罪,也纳入实体性处分制度范畴.侦查阶段实体性处分制度之构建,在内容上应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实体性思维方式因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的局限性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虽具有较强的阐释优势,但其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6.
解雇程序作为解雇保护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个别劳动法的未来走向.在过错解雇制度中,虽存在可归责于劳动者的情形,但并非意味着雇主无需履行程序性义务.相较于过错解雇的实体性限制而言,我国劳动法对过错解雇的程序性限制规定较少且模糊.这不仅导致过错解雇程序在适用层面的错位与分歧,也不利于解雇保护制度的体系化发...  相似文献   
7.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学者们所诟病。本文通过对发回重审立法规定的合理性、实践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实然分析,揭示我国发回重审制度在实现其实体性补救和程序性制裁功能时所体现出的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仲裁的自治性、保密性和协议基础使仲裁相对于案外人封闭,而仲裁裁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的扩张及仲裁裁决的反射效力,会使仲裁案外人的法律利益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仲裁程序之外为案外人的权利提供救济途径。在学者主张的多种救济制度中,仲裁第三人制度因缺乏正当的法理基础而不具有正当性,案外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制度不符合纠纷的实体性争议本质,只有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制度符合案外人争议的实质,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也能够为案外人权利提供完整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质是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市场各自的禀赋优势,进行公私合作的制度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一直是我国法学界与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厘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可以从购买目的、主体框架、购买内容、购买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同时需要根据其特殊性质构建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从法治行政的视野考察,惟有遵从法律保留原则、协力原则、适当性原则等实体性原则,才能更好地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确保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宪法中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重要内容,实体性正当程序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法律利器,构筑了美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基础,具有一定的宪政价值。基于政治体制与宪政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对于美国"正当法律程序"的借鉴,应更多地是注重程序性正当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