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5篇
法律   218篇
中国共产党   430篇
中国政治   970篇
政治理论   319篇
综合类   5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的时空环境可以孕育不同的人格特质和地域特性,家族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江南特定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到了清代,江南家族女性依赖其独特的从宦、谋生以及结社经历,创造了多样的空间书写类型,进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空间书写特征,表现出审美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审美感受的丰富性。"空间形态"已逐渐成为家族女性的一种"生存形态",在空间互动中表达女性复杂的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空间内自我身份的认知,充分展现个体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价值。同时,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也进一步深化了女性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女性文学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受众审美诉求的研究 ,有助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为了把握新闻发展的契机 ,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新闻工作者要了解受众对新闻的基本审美诉求 ,即对新闻求新、求真、求奇的审美诉求以及把握受众审美诉求中的角色个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政务”概念的含义 ,归纳出其五个方面的特性 ,提出在电子政务的推行中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目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将艺术教育当作德育的抓手;二是将艺术教育当作智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三是将艺术教育当作是艺术技能的教育。本文认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因而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欣赏为重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与FMDV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动画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以及动画设计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朊毒体(包括构象不同的细胞型朊毒体和痒病型朊毒体)蛋白的构象特征、朊毒体及其突变体的特性,阐明了PrPsc是由PrPc通过构象转变而成的,不同物种PrP的三维结构有相似的球形结构域(125~228位)和N-末端无规卷曲尾,其球形结构域均由3个螺旋(144~154、173~194和200~228位)以及1对反平行的β-折叠(128~131和161~164)组成,但其结构和表面电荷分布存在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技术层面的审美、社会经济层面的审美、精神层面的审美以及宗教层面的审美.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指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逐渐回归美的本质.前两个层面的审美更多的是关注审美对象,是世俗的,而后两个层面的审美则主要审视主体的精神,是超俗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世界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将是人才竞争的世界。加强对人才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将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了解和把握人才资源的能动性、时效性和再生性等特性,深刻认识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和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应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