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搞好家风建设,是履行职责的客观需要,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一个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总要归属于一定的家庭,处于一定的家庭关系中。党有党风,政有政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就普通家庭而言,家风好坏关系到家庭或家族的荣辱兴衰,而领导干部家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家运族脉,还会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很大的导向作用。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家庭观念增强了,但建设良好家风的意识却淡化了,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受到诸方面因素影响已经开始出现"腐败"现象。这在学生干部竞选中,在各种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学生干部开始变味是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警惕的问题。社会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腐败文化逐渐占据学生干部的思想高地.导致了学生干部对权力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等腐败文化语言被大多数学生干部谙熟于心.待事不能公私分明.待人毫无诚信可言.待己不能身正行直。  相似文献   
3.
思想文化对廉政制度执行力的影响是无形而又深刻的,封建残余思想文化作为一种消极腐朽的理念意识,在廉政制度执行的依据、主体、监督、环境等要素环节中制约着执行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制观念、人治大于法治的官僚主义、奴性思维下的顺民心理及注重熟人社会的交往模式等,因此,要积极吸取国内外优秀廉政建设成果,用以构建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在廉政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中要注重发挥廉政文化的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国民的公民意识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廉政制度的执行力,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习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一重要指示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遏制腐败的坚定决心。军队各级党组织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对特权思想和现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狠刹歪风邪气,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和军队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5.
一切国家转型和发展道路上都存在路径依赖障碍,我国也不能超脱这个发展规律。我国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步,跨过了资本主义,经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这自然是由当时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由于缺乏资本主义民主的洗礼,我国封建主义的残渣余孽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社会主义,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各面。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摸索前行。尽快肃清封建残余,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瘦竹 《新民周刊》2012,(44):90-90
在性和谐之外,男女间需要一种更为高级的和谐,那就是能在一个心灵的平台上,可以彼此和谐,可以达到高潮。曾几何时,"门当户对"作为爱情、婚姻的条件之一是作为封建残余来批判的,但细细一想,其实"门当户对"自有几番道理。在封建时代,未婚男女是绝少有机会彼此了解的,在这种前提之下,"门当户对"能保证他们有最大限度的交集,有共同...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10-10
正领导干部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组织者,又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者,但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法治思维混乱,头脑中长期存在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等传统思维误区,把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存在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办事不懂法、自己不守法的现象。因此,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的追求与修炼,也需要组织的教育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反封建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肃清封建残余的路径选择上,我们应重点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加强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的民主、自由、科学的理念与精神;培育公民社会,增强人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在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下,现在有的领导将提拔干部视为对干部的恩赐。奇怪的是,似乎被提拔者也很认同这种"恩赐",所以被提拔的干部必"有所表示"而心安。正是受"提拔是领导恩赐"这种错误思想误导,才酿成许多"买官卖官"的典型案件,让不少领导干部在干部升迁中迷失自我,在"恩赐"与被"恩赐"中行贿受贿,最终身陷囹圄。马德案、韩桂芝案、张改萍案、龙国华案,皆可为证。最近查处的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系列腐败案,更是有力的佐证。恩赐,原指帝王给予大臣的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当前,之所以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误把提拔当恩赐。关键是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