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元 《各界》2011,(5):34-37
中国历代的僧人中,论起科学成就,无人能超越僧一行。一行在世时发明了不少观测天象的仪器,并修正了多颗恒星的位置,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成功地测量了子午线。在唐朝完成这样的工程,现在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二十世纪中晚期,一行重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为了纪念这位出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相似文献   
2.
贝泠 《新湘评论》2010,(2):46-47
2009年10月29日,爷爷贝时璋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107岁。此刻我身在异国他乡,窗外是连绵的秋雨。但我知道在那层层乌云之上,浩瀚的宇宙里,以爷爷名字命名的那颗小行星,依然闪耀。一切就好像他幼年时读到的李白的诗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相似文献   
3.
普米 《党员文摘》2008,(3):18-19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字的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一颗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袁隆平在科研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物质利益面前甘守清贫,不图享受;在生活中他风趣幽默,童心未泯,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相似文献   
4.
王永志 《新湘评论》2010,(14):57-57
当我得知自己的名字以命名小行星的方式被写入天际之后,高兴中更有忐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不把它命名为‘大气之星’呢?那样就更好了。”成就属于整个大气科学界,属于中国人。如果没有国家好的科学政策,没有大气科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一个人也无能为力啊!  相似文献   
5.
王煜 《新民周刊》2022,(46):42-45
月球只是深空探测的第一站。火星、小行星、木星系、太阳……中国人的航天探索,正一步步扎实前行。2022临近年末,中国航天迎来关键节点:神舟十五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中国航天员实现轮换,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中国航天的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最近目标,就是载人登月,这已经计划在2030年左右完成,也就是只有不到十年时间。这样的速度,完全与国际领先水平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并演示了“谷超豪星”太空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华 《党建文汇》2006,(1):42-42
美国宇航局(NASA)称.小行星“阿波非斯”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得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将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1,(31):66-66
11月9日早上7点半,一颗小行星从地球和月亮问穿过,距地球最近时不超过33万公里,小于地月间平均38万公里的缝隙。专家表示,未来百年飞近地球的小行星还会有300颗左右,是否撞上地球,不能百分之百预测准确。理论上小行星的轨迹可以精确计算,但实际上观察总是存在误差。由于预测排除不了误差,天文学家也不能给出“撞”或“不撞”的定论,而是算出各个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根据有的科学家估算,未来50年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为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尹怀勤 《党课》2011,(19):88-90
今年5月2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将在2016年启动耗资10多亿美元的名为OSIRIS-Rex的太空探测计划,发射~艘机器人飞船,并在4年以后抵达一颗被称为1999RQ36的近地小行星,  相似文献   
10.
6月7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此前5月31日至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图为6月7日会晤结束后习近平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