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针,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锁钥,它的实施必然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多予”面临多重困境,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多予与搞活结合起来;把多予与少取结合起来;把多予与会予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广大农村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4.
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针,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锁钥,它的实施必然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外,关键要靠增强农民、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而对于中部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新光 《行政论坛》2007,3(4):82-85
我国农村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应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重点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