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挥泪的口碑     
张军才 《民主》2007,(9):46-46
人的眼泪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同时期、不同状况撒下的泪滴,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道的是杜少陵忧国的情怀:“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说的是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别张生的离愁;“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表的是毛泽东感奋悲惋的襟怀……近日,一位民主党派老领导因年纪到了而离开岗位,  相似文献   
2.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11,(4):163-164,154
在经唐历金到元代西厢故事的演变中,崔莺莺的境遇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被抛弃而无怨言到大胆私奔终致团圆,再到主动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由此导致崔莺莺这一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探究莺莺境遇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对《西厢记》的解读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代才子元稹这首为人熟知的情诗经典,曾经感动过后世无数读者,特别是恋爱与失恋中的男女。初读此诗时,年尚青春,并不知它与《西厢记》、张生、崔莺莺有甚干系,只深深感佩元稹对爱的痴情。到后来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09,(5):62-64
王实甫的《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书生张珙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里一见钟情,用火一样的热情互相追求,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私自结合,又在老夫人的压制下被迫分离,最后终于团圆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5.
“半推半就”,《辞源》解释为“形容假意推辞”,最早出现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说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相思成病,红娘从中周旋,使二人得以再次会面。相见之后,张生百病顿消,情不自禁地把莺莺揽入怀中。闺门之女莺莺初与异性接触,虽羞羞答答,但又爱欲难忍,于是就“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香腮……”有了这第一次交欢,崔莺莺再无羞怯之感,美梦醒来便向张生郑重声明:“妾千金之躯,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王实甫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家之一,仅“半推半就”四字,便把古代的男…  相似文献   
6.
戴立哲 《工会博览》2009,(2):127-127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本文主要对崔张的爱情故事演化过程作一简单梳理,从而得出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崔张的爱情故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8):120-122
山西省永济县的普救寺曾是武则天时期的香火盛地,更因是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而闻名。作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见证,普救寺成全了人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希冀,当地人甚至将普救寺内的一座方形舍利塔叫作“莺莺塔”。近百年来,莺莺塔频频发出不知来源的奇异声响,附近村民都相信,古塔发出的怪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