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桂荣 《新长征》2006,(5):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任何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都必须认真解决,否则难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与发达国家曾经遇到过、已经基本解决的“三农”问题相比,我国的“三农”问题则显得更加严重、更加复杂、更加棘手。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漫画之窗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但在过去的30年间,韩国成功地把自己从农业国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国,并涌现了一批跻身世界500强的工业型财团。特别是近几年来。金大中采取在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改造韩国的投资环境与经济结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上海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中心王泠一博士。  相似文献   
3.
周斌 《党建文汇》2014,(3):48-48
毒雾横行,在世界主要发达工业国的历史上大都曾经经历过.最典型的莫过于60年前的伦敦大雾。伦敦人治雾的办法,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富裕社会(先进工业国)和发展中世界之间的鸿沟愈来愈大是我们世界的标志。把先进(发达)国家和未完全进步(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加以分类的尺度,是根据西方经济学家起初采用的经济尺度,并且极大地影响了被他们称之为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政府将这个任务具体化,于1953年提出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环节,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几个跌宕起伏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50年左右,我国将初步完成城镇化,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转变成以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这一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而城镇化就是这一飞跃的量的积累过程[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弱之忧,是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国情和中外经济实力差异的深刻认识。其主要内容是,忧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工农业关系失调、科技支撑力不足和国防实力不强。这一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图强性(即实践性)和价值性(即人民性)。此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葛志华 《群众》2006,(3):54-55
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我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韩国又是现代化的后起之秀,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东亚奇迹”,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到新兴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87美元跃升到1995年的7400美元,非农产业比重也从196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为我国实现由农业国逐步发展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制定工业化建设的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越南已确定的2001~2010年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大力推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为使越南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个工业国奠定基础。总的目标:“使越南摆脱欠发展状态,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明显提高,为到2020年成为一个工业国奠定基础;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潜力、国防安宁得到加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 越南10年战略和5年计划的基本思想和一些主要问题如下: 1、关于越南的工业化道路。 为缩短与周边国家的差距,越南必须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