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清 《世纪桥》2007,(4):78-80
建国方略是指建国方案和总体构想。解放战争后期建国方略,随着革命战争迅猛发展、胜利很快到来,对建立新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许多新的回答。考察分析解放战争后期建国方略,我们能够看出,毛泽东在这时就开始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了。  相似文献   
2.
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三种著作汇编而成,是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方面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8,(1):60-64
建国方略 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圆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4,(10):F0002-F0002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规划了一个南方大港的方案。而今,方案中的防城港已成为我国沿海亿吨级的主枢纽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区”建设的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因港而兴的防城港市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 《福建党史月刊》2013,(11):37-38
资产阶级革命派:富强之梦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先生毕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奋斗。他在《建国方略》里提出的设想,在时人看来就是一种高远的梦想——修路:铁路10万英里。修碎石路100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并新开辽河、松花江间运河及其他运河。  相似文献   
6.
早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首先,孙中山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他建议把缭绕潆洄的黄浦江旧河道填塞,充作马路或开设商店之用,而从高桥河合流点开一新河道直贯浦东。新开的黄浦江可利用改良了的芜湖到太湖的水道,引入长江较猛的水力便利大船  相似文献   
7.
王唯铭 《党政论坛》2013,(22):38-39
一、“大上海计划”由来已久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作了如此构想: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英里的公路将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叶秋江 《当代广西》2011,(12):14-15
广西,是中国最早有铁路"缘"的省份之一。在龙州县文物管理所内存放着一块石碑,碑长120厘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古色斑驳的碑面上镌刻着"龙州铁路管局地基界址"的敕文。这块石碑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非同寻常的往事,隐藏着当年龙州铁路兴废的秘密。旧版《辞源》中有"龙州铁路,自广西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长122里,中法合资公司建筑"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探索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光辉著作。虽然这一著作所设计的宏伟蓝图未能如愿实行,但是其所阐述的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思想和真知灼见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幸运的是,孙先生的现代化设想和思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孙中山及其“建国方略”之命运是幸福和幸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