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让 《小康》2005,(8):68-7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代中秋咏月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独爱此句,感其意境之雄浑高远,方知何谓盛唐气象。皓月当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诗的作者,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开元名相张九龄来。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一心“致君尧舜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创开元盛世,然终不敌李林甫之巧言令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剑下败下阵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玄宗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经用不着他了。然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  相似文献   
2.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的除夕刚过,正在家乡丁母丧的张九龄突然接到了来自京城的加急诏书:玄宗命他马上进京拜相。  相似文献   
3.
一鸣 《政府法制》2012,(14):31-31
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遭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得到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痛陈他的奸恶。所以他便千方百计地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  相似文献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而我的月圆情结呢?那该是融入了一部台湾海峡两岸情的、醇厚绵长的中华交响乐章吧。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坚实材料考证张九龄参加的长安二年进士科考试结果并未作废,张九龄拟参加的由李峤主持的"重试",非进士科重试而只能是吏部主持的"释褐试"。但因与唐中宗主持的制科考试时间冲突,张九龄亦未参加李峤主持的"重试",而是直接参加了制科"才堪经邦科"考试,且一举中"乙第"。张九龄亦未曾受到沈佺期"考功受赇"案件影响。并探本寻源,指出了千年来致误之原由,对于准确了解张九龄生平事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3,(3):46-48
"精雕细刻":邓小平大智慧中的小细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除具备"举重若轻"的恢宏气度外,也拥有"举轻若重"的细致功夫。"精雕细刻",就是邓小平成功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和方法。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说:"过去冀鲁豫的工作比太行热闹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够热闹,但是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7.
禅意丹霞山     
凸凹 《党政论坛》2014,(24):48-49
到丹霞山之前,我读过许多名家对它的描绘。几乎是满纸的大词,诸如:燃烧、雄奇、壮阔、神秘,让人感到,它是个居高临下之所。还有,一提到它的历史,就与舜帝、韩愈、张九龄等大人物相联系,好像此地之孕育均是人杰,背后是风云变幻、鬼斧神工。一切都与小民远了。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男人崇尚戴花、熏香,女人喜欢穿男人衣服,皇帝们热衷打马球……作为耶个时代的超级大国,唐朝引领着东亚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潮流风尚。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李隆基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顾建国 《金陵法律评论》2005,(2):123-127,149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占其诗歌半数以上的应制和酬赠之作,在言事叙咏、运思取象等诸多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家体式,表现出或雅正俊爽、昭切畅达,或率真坦诚、性情毕现等特点.其创作为文质兼胜、情景交融的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形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