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长青 《南风窗》2007,(14):39-40
在用药剂量与药方配伍方面长期鲜有作为的药典,与实践脱节、自身前后矛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是最早系统论述出血证的医著,理、法、方、药赅备地辨证出血证.笔者现从病理病位、治法、禁忌等方面试析如下. 1 病理及病位 1.1 衄血衄血主要指鼻出血.<血痹虚痨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提出阴虚不能藏阳,虚阳上浮致衄.又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为阴虚而阳热上浮致衄血.<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云:"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指出肝肾阴虚阳亢火动,热伤阳络则衄血.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春夏阳气外浮,若太过扰动血脉则致衄血;秋冬阳气内藏,若不能内藏甚或浮越不敛,迫血妄行致衄.还云:"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指出内伤出血,若脉见沉弦,为水不涵木,郁积化火,木火刑金,火升气逆,血上溢而见衄血.另外,提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此乃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相似文献   
3.
"因势利导",即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推动引导之意,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顺势思维的具体体现.<黄帝内经>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将顺势思维运用于医学领域,如<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指出:"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堀)决冲,而经可通也."并提出了诸如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等因势利导、祛邪却病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华人世界里,每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时,常常会给医生送上一幅锦旗。在锦旗上写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中华民族的医学史上名医辈出,华佗之前有扁鹊,同时代名医有张仲景,后世有孙思藐、李时珍等一大批名医,为什么中国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的代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赤小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不同配伍及主治病证,结合历代对赤小豆的认识,认为其在保护胃气、清利湿热、消痈解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重视.同时,通过分析仲景对赤小豆的不同应用,还有助于了解其方药的配伍思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张仲景对时间医学的贡献徐谦德(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时间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222.19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以及辨证、治疗、预后等方面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屡有阐述,甚至反复强...  相似文献   
7.
《前沿》2009,(6):F0003-F0003
南阳市丰源角雕工艺厂位于美丽的南阳盆地,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纯天然水牛角床席、枕席、转椅席及各类汽车、沙发座席,牛角国际象棋,麻将,骨质国际象棋,骨质吉他弦枕,骨质吊坠挂件、各种规格的牛骨珠、牛角珠门帘、窗帘等。多种图案精美典雅,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约150-219),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相传他曾担任过长沙太守,故人们又称他为“张长沙”。张仲景行医多年,写下了著名医书《伤寒杂病论》。此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经典医学著作,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乃黄疸病的发病机制。黄疸发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理基础是湿,病位主要在脾及血分,又与肝胆密不可分;祛湿、清热、活血等方法贯穿于黄疸治疗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神医”,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华佗刮骨疗毒,从扁鹊发明麻沸散到张仲景写干金方,“神医”的传说伴随着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而深入人心。古代的神医莫不经过干锤百炼的磨砺,莫不有悬壶济世的慈悲心肠,莫不经过世代传承验证颠扑不破。然而当下,我们却赫然发现,身边的“神医”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