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一对慷慨的藏宝人潘素(1915—1992)年轻时的照片,看到的不多。但仅仅是她1937年摄于上海的那一帧,窈窕端凝,令人称奇。据任凤霞著《一代名士张伯驹》讲述,潘素出身于世家,先辈潘世恩是前清状元,到父亲潘智合时,家道已经中落。7岁时,母亲为她请来先生教授诗文、绘画和琵琶,她还曾跟随管平湖学习古琴,精于音律。母亲病逝后,潘素13岁就被继母推入欢场卖艺。张伯驹(1898—1982)比潘素年长17岁,两人一见倾心,但经历过一番惊险,才得以携她脱离险境。1935年开始,张伯驹为潘素请来名画家朱德甫、汪孟舒等授画,她同时拜著名学者夏仁虎(林海音的公公)为师,学习古文。  相似文献   
2.
张传彩 《同舟共进》2013,(10):49-54
戏曲界最早的“右派” 北京后海南沿26号院,张伯驹与潘素的故居,朱门灰墙,静谧怡人。在院子里一棵已有百年的丁香树下,张伯驹与潘素的独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老人,对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娓娓道来。张传彩展示了一张1956年的“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褒奖状”的书写及签发者为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3万元。  相似文献   
3.
隔山 《党课》2008,(6):104-106
张伯驹在民国时期可谓名冠一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并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书画、诗词、京剧艺术研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相似文献   
4.
《游春图》相传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此画原为皇家收藏,1924年溥仪出宫,带走了几百种珍贵字画,《游春图》就在其中。“九一八”事变,《游春图》流人民间。后由东北入关。有识之士建议故宫博物院收购,由于南京政府不肯拨款,此画流入琉璃厂玉池山房马巨川之手。马巨川想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外国人。眼看国宝要流向国外,收藏大家张伯驹找到马巨川,谁料马竟张口索价800两黄金。  相似文献   
5.
金香炉     
祖父平生只有一张照片,黑白的,三寸,毛边,被父亲镶在镜框里。他戴着眼镜,穿着长衫马褂,像个古董。祖父若还健在,早已经是过百的人了。我无缘见他一面,只能从父辈那里听些相关的传言,倒像是隔世的传说了。祖父在民国时曾任过要职,是极体面的人。可他不惯在官场里沉浮,中年时就卸去公职,回乡务农了。虽曰务农,祖父却不比旁人,他是不曾真下过田地的。大抵见过大世面的人都喜欢保持自己体面的样子,祖父平素只穿长衫,若换中山装时,必须熨出笔直的折痕,他才肯穿。无论冬夏,即便居家闲住,他也从不随意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张伯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仰。他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上个世纪初,被称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公子"之一,艺术大师刘海粟称其为"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中国人物谱上,张伯驹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身为贵胄子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