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30):62-63
正作为全国"十大读书人物"之一,周康尧把阅读当成一生的修行。在他看来,人生价值来自志学导向的生活,生活因而需要读书引导。(受访者供图)在遵义县鸭溪镇,有一位只有小学学历、却成为作家的"奇人"——周康尧,为了实现年少时立下的志向,他一生与书为伴、专心于文学创作。今年8月,64岁的周康尧获评全国"十大读书人物"。颁奖时,评委会给他的评语说:"他上学只有十年,却一生都在读书。志学之年即遭磨  相似文献   
2.
2012年立春之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和“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的张平宜、“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些教师、女工等人物一同出现的,有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刘金国。“铁血将帅”是指他头顶警徽.执法如山:“两袖清风”是指他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几十年.存款不够交付单位分房集资,只得找银行贷款;他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1日。已届深冬的北京,竟在中国美术馆形成一个热烈而奇特的“小气候”,前来观看卢志学画展的人们无不“季节错位”,一下子“跌进”画中,仿佛自己也是画中的一片叶、一方石、一瓣花、一朵清浪、一抹晨晖,激情遇“明火”般一下子被点燃,“呼”地窜腾起来,迅速弥漫——这一刻,世界仿佛只剩下这里的赞美之声、笔墨馨芳、娇2004.3党史纵横媚奇绝的风光……中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妻邹沛珠老人,兴奋地走到画作《白桦林》跟前:“谁也别跟我照,我自己单独在这儿照张像。”当镁光灯闪烁之时,老人仍赞不绝口:“太好啦,这么大的画,这么大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钟明 《法制博览》2009,(12):17-17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  相似文献   
5.
一、情商教育:成功学与中学德育的交集 (一)穿透潘多拉的黑匣子:成功学的核心是情商教育 1.成功学的定义。什么是“成功学”?成功学即励志学,它能帮助人们在处世中获得自尊、勇气和信心,在事业上克服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开发自身潜能,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襄尔 《中国监察》2009,(7):62-62
论身高,王瑛同志只有一米五四,瘦瘦小小,但在纪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她让人见识了小女子的骨头有多硬。她对身边的同志坦言:“纪委是干什么的?纪委就是为纯洁党的队伍、永葆党的战斗力而冲锋在前的尖刀兵。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不办案就是失职;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不办案就不配在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于志学的名字与冰雪山水画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因为他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传统雪景画法的基础上首创了"冰雪山水画"、"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以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等冰雪画法,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带给世人一个晶莹透明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8.
“学画从这开始”一套乾隆年间刊刻的《芥子园画谱》,使国画大师齐白石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100多年后,齐白石“高足”卢光照的弟子、青年画家王志学, 也与《芥子园画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志学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画坛上的青年画家。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山东李苦禅纪念馆、北京景山公园等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和个人邀请展。陆续出版了《王志学画集》、《王志学画选》及随笔集《海天楼随笔》。  相似文献   
9.
7月27日,在省委组织部召开的机关“向一线同志学做群众工作的活动中,两个小时的时长,部机关的广大党员干部扎扎实实上了一堂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有效践行群众路线的党课。这是省委组织部在部机关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的“自选动作”。这堂课的主讲人是4名来自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讲故事、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崔欣  卢继延 《工会博览》2014,(36):I0002-I0002
在我国的边陲新疆和西藏,每年都会有一批从北京来的职工。他们中,有的人来这里传道授业,有的为这里的同胞解除病痛,还有的为这里的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如今,北京对口支援西藏已整整20周年。每个来西藏的干部,在长期艰苦的条件下,情系雪域高原,一心团结协作,与当地干部群众患难与共,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了援藏工作新局面。与此同时,北京第八批援疆干部也已开始工作。在前七批援疆干部的努力下,一批批当地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被培养起来,从而提高了当地的自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