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梆子声腔是中国戏曲中最早使用板腔体式的声腔,京、津、冀地区的梆子是以北京语音为念白和演唱基础的梆子声腔剧种,是由明末清初即进京献艺的山陕梆子逐渐京化演变和发展而成,兴盛于京、津、冀,流传于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2.
《北京党史》2011,(6):65-F0003
2011年6月10日,密云县召开纪念白乙化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白乙化老战友、北京市原市长焦若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启刚、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荫明,白乙化生前战友王亢将军的女儿王佩华,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臣,县政协主席杜雨田等有关领导同志及各界党员群众参加厂鹰谈会。与会人员观看了《京华英烈——白乙化》专题片,  相似文献   
3.
朱正雄 《共产党人》2005,(20):50-51
秦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剧种,在西北地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秦腔在宁夏出现已达200余年。1949年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植下,宁夏的秦腔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区共出现了100多个专业和业余剧团。但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现代文化的涌入,秦腔这一民族艺术在宁夏陷入低谷,剧团数量锐减,到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办秦腔剧团仅剩3家,民间剧团不足10家,它们虽然还都“顽强”地生存着,但却活得艰难乏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