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的总理衙门,是个奇怪的机构。从编制上讲,它是个临时机构,但自成立以来,管的事却越来越多。六部的所有事务,只要跟洋人、洋物沾边,它就得管。所以,作为行政中枢的军机大臣,要是不兼总理衙门大臣,就等于被架空了一样。自然,这个衙门管事的也多,总理衙门大臣少说也有六七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好几个。跟军机处一样,一般都  相似文献   
2.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王朝结束,这期间中国的外交体制以及中外关系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而这重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之前"交涉与决策相分离"的外交决策局面结束了,中枢外交决策机构也由军机处变为总理衙门。中外关系的发展较之前相比,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总理衙门的设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适应了中外关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黄遵宪,出生在广东梅州一客家望族,他视野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1876年,29岁的他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这一年12月,广州大埔籍的翰林院侍讲何如璋奉命为出使日本大臣。那时候用同乡是官场风气,而且能够办外交的人才也多出自粤、闽等省。大约因为这些原因,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日本成了他外交生涯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4.
马军 《传承》2009,(21):42-44
1863年,曾国藩的幕府来了一个新人。他就是容闳,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曾国藩幕府鼎盛之时,招揽各种人才400人以上。清末著名外交官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载,曾国藩的著名幕僚达到83  相似文献   
5.
总理衙门作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个产物,它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它的建立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使清政府开始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蒲安臣清楚,西方列强面对日渐衰弱的大清帝国不会轻易重新修约,因此他把访问的首站选在自己的国家——美国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  相似文献   
7.
张鸣 《廉政瞭望》2012,(5):56-56
晚清的总理衙门,是个奇怪的机构。从编制上讲,它是个临时机构,但自成立以来,管的事却越来越多。六部的所有事务,只要跟洋人、洋物沾边,它就得管。所以,作为行政中枢的军机大臣,要是不兼总理衙门大臣,就等于被架空了一样。自然,这个衙门管事的也多,总理衙门大臣少说也有六七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好几个。跟军机处一样,  相似文献   
8.
晚清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到转换为外务部的发展阶段。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虽是清政府在列强威逼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它却有力地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晚清外交机构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权力由分散不断集中统一,日益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制度趋同,这种艰难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民族矛盾加深的情况下对外交认识的深化,增强了清政府独立办外交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1,(3):37-38,30
2011年,是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发生在110年前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使积贫积弱,被外国人视为"病夫"的旧中国突然间挺起了脊梁,发射出了愤怒的目光,使侵略者突然认识到"中国人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的生气"。"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为了不忘国耻,铭记国之要史,根据杨春光常委批示,本刊在《中国社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专版文稿的基础上组稿,集成本期刊发的"义和团运动110周年"专题策划,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位于台北郊外南港镇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是1955年成立的。从1955年各至第二年春天,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把总计二百二十四箱档案(保存的记录),移交近代史研究所保管。这是清末总理衙门和外交部以及1945以前中华民国外交部的档案。这些档案,都是从中国大陆运来的。其中,1927年以后的部分为三十五箱,已被封存。目前,可供研究者利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