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磊 《南风窗》2010,(4):74-75
数字阅读的大潮带给中国社会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未来的文化传播将会以怎样的形态来进行,什么样的机构会掌控传播链条,崭新的传播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政府严苛的审查机制抑或被政府更加有效地管制?这些都是需深度观察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2,(2):46-46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电力的广泛应用由可能变为现实,而在电力的应用中又产生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辽宁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罗定枫。尽管已是9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是罗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记者了解到,罗老在极不平凡的一生中,做过战地记者,办过党报,登上天安门参加过开国大典,亲历"鞍钢宪法"的诞生,两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看到了以新一代网络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新动向。人类社会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度大概是1785~1840年前后,走过了将近60年。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跨度大约是1870~1970年,经历了大约100年。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革命与世界能源版图 新世纪以来,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美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生产与供应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美国的“能源再平衡”战略逐步显现,对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在和即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宗亮 《求知》2013,(12):39-41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欧债危机已蔓延为"慢性病",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常态,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国经济处于聚集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期,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市场需求是现在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天津二商集团在过去的一个阶段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行业发展优势,但要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外部环境的困难和潜在的制约因素不断增多,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薛志平 《唯实》2001,3(2):3-8
法国伟大的文学巨匠罗曼·罗兰说过 :“创意是历史永远有效的契机。”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永恒价值。人类迄今已有数千年的文明史 ,其间的历史事件不可胜数 ,然而真正能载入史册、永远留传的 ,只有那些称得上是创新的事件。事实上 ,人类的历史进程 ,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哪个时代不重视创新 ,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就极为缓慢 ,甚至会停滞 ;哪个时代高度重视创新 ,那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就会加速。所以可以这样说 ,历史可以省略一切 ,但不可以省略创新 ;人类的历史 ,就是一部创新史。一、创新是历史发展不竭的动力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劳动 ,…  相似文献   
8.
胡建国 《党政论坛》2010,(20):18-18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五个渐进性的长期趋势:(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供给革命正在向全球扩散,纳米技术革命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经济面临生产力革命的考验:(2)中国劳动力供给在2014年到达顶峰后下降,人口红利退色,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9.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10,(3):57-57
金三林在《经济要参》2010年第4期撰文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将全面步入“后危机”时代。(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大改革,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国崛起面临新的重大机遇。(二)“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