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坤静 《共产党人》2007,(20):48-49,53
战火点燃写作激情1935年,为了赡养贫病交加的母亲,14岁的杜鹏程经人介绍,来到故乡陕西韩城县西庄镇学校半工半读。正是在这里,杜  相似文献   
2.
1938年1月25日,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以战区司令长官兼辖区内省政府主席"的规定,任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随即由徐州到安徽临时省会六安就任,同时组建了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安徽分会(以下简称省动委会).该会对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爆发后,在中山军民同仇敌忾,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之际,有一批中山籍青年带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从全国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当中,或受党组织委派而去,或受进步思想和抗日洪流鼓舞自行前去;有的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有的则由于战局变化等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到延安,而是在半途加  相似文献   
4.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5.
1940年至1944年间晋西北征收抗日救国公粮、农民交纳公粮,实质是一种国家与农民之间征税与交税的关系。不过,公粮的分配数字和分数征收所建构起的"封闭的村庄",巧妙地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置换成村庄内部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国家介入村庄构造了一  相似文献   
6.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12):37-39
正他是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兆麟的战友,曾率部队纵横松嫩平原打击日寇,是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他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奇迹般地逃脱,所著回忆录《牢门脱险记》建国后发行90万册,成为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经典。他就是被毛泽东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于天放。青春之歌于天放原名于九公,1908年4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白奎堡三道沟于家粉房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9岁入  相似文献   
7.
1936年全国救国会运动崛起于民族存亡最紧迫的时刻。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成为了全国民众和各党派所公认的救亡运动的领袖。他们的联合阵线的主张,首倡“无色彩”的原则和宽容精神,为广大爱国民众和仍在内争之中的各党各派中的爱国力量所赞同,从而为大敌当前的民族和解带来了新希望,为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立下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沈向阳 《党史纵横》2014,(5):49-49,63
正中国早期抗战影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数以百计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银幕,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拍摄于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第一部用镜头记录日本海军陆战队企图登陆上海、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抗战影片,上映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军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共有35个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等文献中,对中国工农红军35个军的沿革有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军史专家欧阳青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被公认为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其实,中国工农红军还有一个36军,它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组建,由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来。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在东北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抗日救国六下了不可磨灭的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庄河市光明山镇佟岭村大甸子屯西面的一个山坳里,有一座普通的坟茔,这里长眠着当年叱咤风云、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烈——庄河抗日大刀会分团长娄安恭。80多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大刀会与娄安恭的故事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泊,但是历史铭记着庄河抗日大刀会,娄安恭的英名永存。1979年冬,时任国家计量总局副局长、当年庄河大刀会总团参谋长鞠抗捷回到故乡,重游当年大刀会与日伪军拼杀的战场,亲自到娄安恭的坟墓祭奠缅怀战友。1983年3月,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