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英 《求索》2007,(11):177-179
敦煌寺院籍帐类文书多处出现“恩子”一词,根据敦煌文书分析,“恩子”并非人名,可能是僧奴的别称,与僧奴地位相似,享受寺院供给的一类人的总称,属于奴隶阶级。  相似文献   
2.
, 《党史纵览》2013,(6):53
更改原子弹试验场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在罗布泊,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联专家最早选定的试验场竟是敦煌。后来,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到实地考察,发现苏联专家采用的敦煌地图都是错  相似文献   
3.
原保存在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内的"赵城金藏",与《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四库全书》,并列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从内部情报得知日军要掠夺"赵城金藏",在太岳区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共赵城县委、赵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当年4月25日,组织领导了抢运国宝的活动。他们未发一枪一弹,未伤亡一人,一夜之间抢运出国宝433卷。此事一度成为抗战期间震惊中外的重大新  相似文献   
4.
夏爱华 《党的建设》2012,(10):46-46
19岁那年,于丹想去敦煌看壁画,就同朋友一起去了。 那天,从莫高窟里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了。她说,想去沙漠里看那些奇丽的风景。朋友闻言大惊,劝她不要独自前往,说,天马上就黑了,沙漠里很危险。可她不听,向莫高窟的讲解员借了一个装了8节一号电池的特别大的手电筒斜背在肩上,给朋友留了一张纸条:“我去沙漠了,我带手电了,请你别担心。”随后,她就独自走进了沙漠。  相似文献   
5.
明成满 《学理论》2012,(18):149-151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僧尼突破戒律的限制,普遍拥有私人财产。他们私有财产主要来自于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活动的收入、继承家庭遗产、分家析产时获得家庭共有财产和侵占寺院财产。这种现象从较新颖的角度说明了世俗化的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公务接待,开支有据在前不久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中,敦煌研究院藏敦煌藏经洞文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以下简称《酒破历》)的故事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由这份《酒破历》所代表的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文书,在1900年被道士王圆箓发现后,因为清政府的不作为,而陆续遭到英、法、美、日、俄等国探险家与汉学家的盗取。  相似文献   
7.
塞上的深秋,冷风嗖嗖、寒气扑扑。1958年10月22日,一辆顶风冒沙奔驰而至的吉普车在敦煌县委门前停下,一位身材魁伟、表情严峻的老人迈腿从车门跨出来,矗立风中放眼四望,两名军人和一个夹公文包的年轻人迅速跳下车依偎在老人身旁。这位老人是来敦煌县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陪同人员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司机和秘书。  相似文献   
8.
敦煌民间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世界文化艺术遗产.较之它的灿烂辉煌,现行法律对其保护还处于外部实物的初级状态,没有对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这类“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给予私权利益保护.为此,有必要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可保护性,将其纳入到知识产权法范畴予以保护.同时,通过立法设计以精神表彰、经济利用为核心的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成果权,设置该成果权代表主体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为实现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成果权益,促进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健康、自主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中的"公私债负停征,此物不在停限"、"后有恩赦,不在免限"等抵赦条款,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赦免私债的契约表现.始于北魏时期的国家对私债的赦免,针对的是"偿利过本,翻改券契"等民间高利贷行为;唐、五代及南宋、元初赦令,延续了这个传统.这一赦免初衷,也波及到无息借贷,致使抵赦条款也出现在无息借贷契约中,反映了民间防御意识的加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的反复出现与国家免除民间债负赦令的频繁发布,反映了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长时间博弈.明清时,国家不再以赦令形式免除私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也随即消失.  相似文献   
10.
张春秀 《求索》2011,(1):198-200
文章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对近十年间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梳理和简要的评介,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