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虹 《思想战线》2005,31(5):116-118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是全球化时代形形色色文化殖民要消灭的东西,不过,它正是后现代精神要维护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陈勤 《前沿》2003,(5):123-126
《文心雕龙》的历史意蕴与美学贡献@陈勤$杭州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3.
赵玉 《求索》2005,(12)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提出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具误导性的命题。一方面,它把“现当代文论的失语”偷换成了“古代文论在现当代的失语”;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偷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而才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混乱,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误导性后果,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误导我们错把中国古代文论看成新的当代文论的本根;二是使学者们几乎都把研究的重心定位在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换上,反而忽视了“重建中国当代文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长利 《理论导刊》2015,(4):104-109
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袁文丽 《求索》2012,(7):208-210
圆形思维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思维形态的根本原型,它具有辩证圆融、和谐统一的根本特性。此哲学思维方法逐渐作用并内化于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尚圆为美的审美心理习惯,进而影响了中国诗学的运思模式和思维形态,形成了与之契合的流动圆活的诗学话语。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
先秦文论特别是儒道文论从先秦到明清,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而儒道两家文论也并非相互排斥,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相互吸收,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焦点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友善"价值观在古代具有多重内涵:基于血缘关系而演绎感人的兄弟真情;平等切磋和推荐佳作;劝诫和信任;惩恶扬善;继承儒道和儒家精髓;说出实话,提携晚辈。关乎"友善"观念的要义及资源值得传承弘扬并充分利用,对把握"诚信"之关键、推进当前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小月 《求索》2011,(2):195-197
中国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均受到虚实审美观的影响。一方面,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在展现虚实之美时具有精神上的相通点;另一方面,由于所从属的领域不同,二者在具体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本文而言,在虚实观上,古典文论与武学思想主要在空间变化、"动静"转换、"活法"三方面构成了相互体照。通过与武学思想的比较,我们不仅能对文学虚实观有一个新鲜的认识,而且也能为古典文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果载心”。这是东晋时期著名文论大师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的一句名言。而《图景》的作者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颇称文果载心,引人阅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甘铁生 《台声》2000,(10):8-10
1947年 11月到 1949年 3月,台湾《新生报》副刊《桥》上,发生过一场关于台湾新文学的热烈讨论。这是一场涉及台湾新文学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不幸,这场论争因遭受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而夭折。岁月流逝,史料尘封,先是国民党钳制人们的思想,使这批史料无缘与世人见面,台湾“解严”后,又遭到“台独”势力的刻意歪曲,致使人们还是不能了解此次文学讨论的真相。事隔 40年后的 80年代,持有“台独”观念的文论者,掌握了这场争论的资料,却心怀叵测地秘而不宣。   但是,历史是不会被尘埃永远遮掩的。近年来,一些台湾思想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