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贾乾初 《前沿》2006,(10):231-234
刘师培作为天义派无政府主义者的代表,深受日本幸德秋水影响,其社会主义观的指向为无政府主义。他能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大要却不能认同,他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办法,却又陷入空想。他的社会主义观因有显明的传统文化特质而独具面貌。从经学西学化的角度来看,刘师培的社会主义观颇具剖析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7,5(6):62-68
自19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四次恐怖主义浪潮:无政府主义、反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在这四次浪潮中,虽然都穿插着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与前三次浪潮相比,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颠覆整体世界秩序的愿望,以及强烈的暴力和杀伤冲动。目前,恐怖主义正在向小型化、当地化、网络化的后基地组织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问世以来,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都涉及到了书中提出的“酒神精神”这一概念。本文论述了酒神精神在俄罗斯文化中的体现,包括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二元对立、宗教生活中东正教会与多神教势力的矛盾对立、对俄罗斯艺术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老牌的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出身小资产阶级商人家庭的悲惨生活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性是其可能性基础;早年历经的官场黑暗和目睹的清政府腐败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是其现实性基础;平等、真善美的宇宙观、人性本善论、互助的进化论等哲学理论又是其必然性基础;当西方无政府主义学说的外应和自身儒家大同思想的内蕴互相激荡,形成合力时,最终导致吴稚晖无可避免、合乎逻辑地走上了无政府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的提法并不陌生。建国初期,人们就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做过诠释;上世纪70年代,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但其标志无非是“点灯不用油、耕地不使牛”。这次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应该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是党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全面性的战略部署。反观前段工作,结合下乡调查,感到有几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现代虚无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思想界,传入中国的过程与虚无主义在德国的产生非常相似,均是后现代化国家在后起压力下打压传统文化后,产生的一种悲观、虚无思想。现代虚无主义其本质是将"虚无"作为信仰,否定一切价值。当下必须直面现代虚无主义问题和危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科德坐落在波士顿西郊,虽然人口不足1.8万,却是个知名的小镇。她在美国被奉为"自由"的故乡,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在康科德和莱克星顿边界上打响的。抱着"自由"走到极端、成了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金杰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123-135,154,155
斯科特的《逃避统治的艺术》一经出版即获得了学界的诸多关注,成为东南亚研究必读书目之一,但同时也受到学者们不同角度的批评。《逃避统治的艺术》重新定义了"Zomia"即东南亚山地的区域研究内涵,并指出二战前该区域内存在着一种山地居民为免于国家统治而从生计方式、政治结构、历史和宗教等方面建构的"逃避"机制。尽管我们可以指出斯科特使用史实的错误(如坚持"南诏泰族说")或缺失,也可以批评他忽略了历史变迁的复杂性,但其研究的独到之处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从方法论来看,斯科特在长期消化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理论假设,这是学术创新的必要路径。斯科特继承了利奇关于克钦人"贡萨"—"贡劳"社会结构的学术遗产,激进地建构了东南亚山地居民以"逃避"为核心的生存模式,堪称西方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的一次宏伟实验。"Zomia"研究范式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应该勇于跨越边界,从关系主义视角来考察研究对象。通过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比较研究,以交互性和流动性为中心考察其历史与当下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人文形态,探求新的知识生产格局,有望成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作出新贡献的"民族志学术区"。最后,在"post-Zomia"时代,处于各民族国家包围下的山地族群如何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与国家部门和主流社会持续的遭遇、协商和妥协来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将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但在学术思想领域却有独到的建树与影响。辛亥革命前,刘师培在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研究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入手鼓吹无政府主义,并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学说相会通,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无论是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论、无政府主义平等观,还是新式重农抑商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刘师培的理想社会思想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语境下知识分子力图变革社会现实、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主要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这种状况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扩展、壮大,它终于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