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法制与社会》2012,(27):269-270
虚假有罪供述现象从根本上说就是冤假错案发生的导火索,广泛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中,极大的危害着诉讼的公正.本文从讯问环节入手抓住无辜者虚假有罪供述这一表象,透视其构成要素,挖掘其深层形成原因,以期找出讯问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有些无辜者承认了他们并未犯过的罪行.战前,我曾在重罪法庭为一起案件辩护,但至今我还一直对此案怀有疑问.我几乎确信那是个错案,但也不能完全肯定.  相似文献   
3.
心理追凶     
李滢 《检察风云》2014,(11):40-41
囚徒困境两名嫌犯作案后被警察抓获,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坐实两人的罪名。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犯,并将两人关在不同的屋子里进行审讯。审讯中,警方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指证对方,而另一人抗拒认罪,认罪者将获释,抗拒者将判刑10年。若二人都抗拒认罪,则二人同样判刑一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刑八年。于是,两名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抗拒。  相似文献   
4.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18):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
祁建建 《中国司法》2014,(10):38-42
正引言本文所指冤案,是指无辜者被定罪案件。在我国当下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冤案问题逐渐获得关注。这首先是由于刑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生效后,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防范冤假错案的文件或者司法解释,要在防治冤假错案问题上破局。其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关  相似文献   
6.
数以千计的二流影片中的一个噩梦:你的邻居家中发生了恐怖犯罪,警察敲开你的家门。一名证人发誓你是凶手。你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据,没人相信你是无辜者。你被定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判处最高刑期或者死刑,在死牢里你等着致命的注射。如果以为这只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那你就错了,这不是电影镜头里的场景,而是数以百计的美国公民的可怕现状。  相似文献   
7.
热词     
《党政论坛》2013,(6):64-64
◎躺着也中枪“躺着也中枪”最早出自电影《逃学威龙》里的一句台词。这旬调侃词中包含了无奈与调侃,躺着中枪的人多为无辜者。如某女模特的一张广告成了网上的“最美死刑犯”,她将网站告上法庭索赔,维护自己的权益。“躺着也中枪”提醒人们,在信息面前要大胆质疑,更要小心求证,形成独立思考的网民特质。“躺着也中枪”还被简化为“躺枪”。  相似文献   
8.
错案的出现不仅让无辜者身陷囹囵,更重要的是沉重打击了人们对司法的信任。鉴于刑事案件的危害巨大且不可逆,各国对刑事错案的预防和纠正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对美国无辜者运动这一司法体制外的错案发现机制的介绍和剖析,不难发现其有益之处,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这不仅将有助于重拾人们对司法的信赖,而且也对我国错案发现制度的建构带来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池 《法律与生活》2014,(20):40-41
正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白天是大学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晚上是机车党"魔鬼圣徒"成员,贩卖毒品。形迹败露后,其人被捕,面对五项罪名指控。然而,被捕三年来,庭审延期达十余次,至今未对其进行审判。扭曲的人性、犯罪的环境、法律的节奏,揭开美国现实一角。  相似文献   
10.
石破 《南风窗》2013,(6):96-96
《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是曾任美国俄亥俄州检察总长的吉姆·佩特罗及其妻子南希·佩特罗女士。在2003~2007年担任这一公职期间,吉姆·佩特罗发现,即使身为检察总长,要纠正一起冤案也异常艰难。卸下公职后,吉姆·佩特罗成为俄亥俄州"洗冤工程"的无偿援助律师,和妻子一起,投身于通过DNA技术为无辜者辩冤的活动。在书中,作者总结了美国司法体制下"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一、监狱里的每个囚犯都会声称自己无罪;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