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泗洪县半城镇彭雪枫墓园内,耸立着一块制作精细的大理石碑,碑名为<何东·何鸿章先生昭烈基金碑>,背面镌刻着<何鸿章先生昭烈基金记>,其文曰:  相似文献   
2.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1,(2):51-5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解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应当使它的根部长得稳固,要想让泉水永远畅流,必须疏通它的源头。青少年要想将来大有作为。必须先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健国 《唯实》2007,(4):94-95
李斯先生,近日在电视剧《秦始皇》中又见到尔,幸乎不幸乎?与《史记》中一笔带过不同,尔在剧中反复几次向秦始皇秘书赵高感叹自己从“厕鼠”变“仓鼠”的喜悦,殊为令人深思———虽然先生留在《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是《谏逐客书》,其实真正的独创性思想是“仓鼠论”:“人之贤不肖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09,(1):41-41
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可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 从政治方向上把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高举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因为围绕其一生所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事关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而身处事变当中的重要人物张学良的态度、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张学良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泣谏入手,对张学良将军当年处理军阀内战及西安事变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诠释张学良将军谋求国家统一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7.
1955年3月15日,对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卫立煌一行巧妙地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盯梢和监视,终于离开寓居数年的香港,踏上了祖国大陆这片热土。从踏进祖国大陆的第一步起,就标志着卫立煌同蒋介石的彻底决裂。卫立煌的思想转折与1938年他的延安之行密不可分。 1938年2月,当时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正率领主力部队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方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经过十余天的激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但由于第一战区坚守…  相似文献   
8.
范晓然  范景华 《春秋》2015,(1):61-63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最早称"聊",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这是齐国名相晏婴与齐景公对话时所言。晋杜预注:"聊、摄,齐西界也。"唐孔颖达疏:"聊、摄、姑、尤,皆是邑也。晏子言其人多,故唯举其属邑言之也。""邑",城市。"聊"和"摄"是齐国西部边境的...  相似文献   
9.
应琛 《新民周刊》2017,(11):38-41
软实力的核,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它的文化。上海大学希望,人们可以在“310海派文化日”当天,用一天的时间一起诠释、体会、践行、传承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用这十六个字来概括上海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1月6日的《东方早报》上,王镜宇、高鹏、汪大昭发表文章说,2015年1月4日下午,原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资深体育工作者何振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5岁。何振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孜孜追求和正直的人品,为他在整个国际奥林匹克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不少委员对何振梁的评价是,人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