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南生 《湘潮》2006,(4):36-39
曾纪泽,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子。1878年至1885年,他先后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前后达8年之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的外交实践证明,弱国有可能办好外交,而且弱国的成功外交,对于尽量减少强国的祸害,尽可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关系极大。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斗争,对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外交家。有声有色的对英外交1879年1月4日,曾纪泽乘轮船首抵巴黎,然后转道伦敦,开始了他的驻外公使生涯。曾纪泽努力加强使馆的内部管理。他是我国勤俭办外交的先驱人物。出使英国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  相似文献   
2.
付秀宏 《党课》2012,(24):99-99
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学问、做人都在思考、自律中伸展,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境界。畅游史海,“盛不过三代”,很多官宦之家很难逾越。而100多年过去,曾氏家族却屡出英才,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都是曾国藩后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氏家族长盛不衰呢?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独山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县人大主任黄永健,副主任文龙斌、黄雅东、陆德高、孟显君、王建国、周军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出席会议。副县长曾纪泽、吴化明、县法院、检察院、政府办相关负责人及县民政、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曾纪泽受教     
李扬帆 《人事天地》2008,(10):41-41
曾纪泽感谢他父亲曾国藩,这绝不是从承荫爵位这些事功上面而言,而是从做人的角度而言。正是曾国藩的一整套令人称奇的育子之方,才有了曾国藩之后曾家数代都能出英才,而且没有一个是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有爱国热忱和外交才干的晚清使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泽外交生涯的突出点是索还伊犁的对俄谈判和中法战争时期的对法交涉.本文主要通过他在这两次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对其外交实践和外交思想作了论述,介绍了对他评价的不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出使西方的外交家,曾纪泽在当时国内风气未开,保守气氛浓重的环境下,能运用西方的外交手段解决伊犁问题实属不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从被任命为出使俄国的钦差大臣起,到中俄双方条约签署前后的心理变化,更深入地理解这次谈判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9.
经过19世纪3次英缅战争后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为应对英国对缅殖民统治以及防止英国势力侵入滇藏地区,清政府驻英公使曾纪泽率先提出应力争缅甸边镇八莫为清之商埠,一则使云南商道经八莫直通伊洛瓦底江和印度洋,二则勿使英近我界。但清政府高层以力保缅甸朝贡作为谈判第一要义,对八莫问题未予高度重视,再加之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绕开曾纪泽直接与英国外交部私下交涉,由此形成清政府对英外交明暗两条线格局。尽管曾纪泽有清政府驻英使馆洋员马格里的支持和协助,但由于清政府高层的迟疑、赫德另拟交涉方案、李鸿章提出无法遥制八莫等现实问题,英方从考虑将八莫让与中国到允许中国在八莫设关取税再到断然拒绝中国有关八莫的提议,终使曾纪泽解决缅甸问题的方案落空。1886年中英签订《缅甸条约》,清政府承认英国对缅殖民统治地位,此后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唐月民 《理论学刊》2006,(10):106-108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洋务外交家,其近代开放意识对他所从事的外交事业助益颇多。推究曾纪泽开放意识的成因,主要在于时代背景、家世影响、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曾纪泽的开放意识涉及面极广,集中反映在他对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外交礼仪、中西通商、西方国际法等问题的看法上。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曾纪泽的近代开放意识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