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法人》2013,(4):86-88
作为倡行改革者,竟死于朋党倾轧的争斗之中,这无论如何都是个值得后人好好反思的大问题作为唐德宗时的宰相,杨炎的一生有两件事情为后人所记起,一件事是当宰相期间倡行改革,尤其是倡导实行了两税法另一件事是两税法施行两年之后即因陷入官场争斗,而遭贬杀。两税法具有思想超前的意义,它打破了以人丁计税的传统方式,而以财产多少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亦与党争有关。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重用的两个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皆属无能之辈。丁汝昌在水师提督这个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是社会参与的重要力量.政党的政治参与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方式,所以说,政党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政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意识形态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的政党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说乏善可陈,进展缓慢.在今天政治体制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和现实的思路,来研究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4.
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准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丁汝昌叶志超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毁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中朋党和秘密会党的产生以及生存,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制度紧密相连,而从朋党(或言之派系)、秘密会党到现代政党的转变,不仅反映出传统中国政治制度上的革命性变迁,同时也折射出民众在政治结社、政治参与方式以及参政观念上的改变,这无疑是晚清至民国民众政治生活的最重大变化。政治参与方面的本质性变化是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民众结社能力的提高无疑对政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传统中国独特的政治参与方式——朋党、会党在晚清的政治现代化运动中向政党转变的轨迹,凸显了传统社会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方式、结社活动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质的飞跃。文章尝试对这一重大的历史变迁进程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帮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群现象,中国社会的帮圈形成于私有制的出现,是专制统治下的社会产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帮圈文化"是腐朽的社会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任其发展势必严重破坏国家的安全稳定,侵蚀社会肌体的健康,必须得到有效的整治。"帮圈"思想根植于社会,是一种"社会病",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铲除滋生"帮圈文化"的社会土壤是消除帮圈及其影响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吴钩 《廉政瞭望》2014,(2):47-47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宋代名臣都发表过“朋党论”。“朋党论”在宋代密集出现,自然是宋朝党争频仍的折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的“朋党论”中,不乏为朋党正名的观点,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官方话语体系中,“朋党”是个贬义词,跟“朋比为奸”几乎同义。  相似文献   
8.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是社会参与的重要力量。政党的政治参与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方式,所以说,政党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政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意识形态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的政党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说乏善可陈,进展缓慢。在今天政治体制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和现实的思路,来研究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9.
6月19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社论说,最近中纪委从纪检系统开始清退会员卡的活动,个别省份也开始更大范围的"清退",最终这样的活动肯定会推向全国。针对"会员卡"进行反腐,绝不仅仅是对奢侈消费宣战,一个更加深刻的原因就在于,通过会所和会员的隐秘方式,官与官、官与商更容易结成"朋党",进而产生权钱、权色交易。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  相似文献   
10.
赤霄 《各界》2013,(9):66-69
唐朝后期,国势日颓。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不断消耗国家元气。但还是有不甘坐视国家危难的皇帝和臣子,希望通过个人之力,挽救倾危的大唐王朝,比如名臣李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