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7篇
  2021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阳小火车     
嘉阳小火车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已有近半个世纪的运行历史。1958年,为解决煤炭运输难题,嘉阳煤矿(四川嘉阳集团前身)修建了总长19.84公里的芭(芭蕉沟)石(石溪)铁路,并从石家庄蒸汽机车车辆厂购回小火车,于1959年7月12日正式通车运行。由于其轨距76.2厘米,仅为普通列车轨距的一半,因此也被称为“寸轨”火车。1959年芭石铁路建成通车时,嘉阳煤矿拥有10台蒸汽机车。但今天,只有4台蒸汽机车还勉强能正常运行。作为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还在载客运行的老式窄轨蒸汽火车之一,嘉阳小火车以其不可再生性和鲜明的特点,被誉为“18世纪工业革命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正>现年49岁的任琼华于1988年和丈夫从四川巴中来到二师三十四团七连承包土地,在七连她干了12年,没有一年亏损过,年年被评为团场的先进生产者。1997年初的一天,在机务上工作的丈夫苟红军回家告诉任琼华:团里动员机务工人买断机车,今后机务工人得自谋生路,他以后得和妻子一起种地了。"那你们的链轨拖拉机谁买了?"任琼华问他。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4,(12):54-54
正厉以宁在10月27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结构调整比单纯追求经济总量更重要。举个例子。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GDP是世界第一的,要比英国大很多,但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不行。具体来说,英国大约在1770年左右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到鸦片战争时,英国GDP构成中,主要为蒸汽机、机器设备以及铁轨、铁路机车、车厢等工业品,纺织业中使用的也是机器。而当时中国的GDP完全是由农产品跟手工业品构成。同时,英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是轮船和火车了,而中国当时仍然是帆船和马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车兰州机车公司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做强主业、多元经营.从一个以机车检修为主业的企业发展壮大为集机车检修、工程机械、工矿机车、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物流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并举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整理院落,平整菜畦,忙碌了一天的8口人家,老老少少正有说有笑地围在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看到这场景你会被这和谐气氛所感染,这就是七十二团七连职工黄成财的家. 黄成财,1969年进疆,1970年参加工作,在原步一连食堂工作.1983年他开始从事机务工作,这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6.
<正>31岁的艾买江·买买提是一师十一团六连职工,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小的时候全凭父亲一个人挣钱来养家,一家7口人日子过得拮据,艾买江·买买提很小就立志,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前几年,为了能让两个弟弟顺利完成学业、改变家庭现状,艾买江·买买提什么苦活都干过,但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5年前,头脑灵活的他看中了大马力机械在农业现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7月9日,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职工杨铁忠的家门口,儿子杨春峰正在修理摩托车,院前还停着七八辆摩托车正等着要修理。2012年,该团职工加大多元增收步伐,仅在三连就有120余户职工走上了多元增收的路子。杨铁忠1994年从河南来到六十七团,靠种三四十亩地和打工维持生活,每年的收入也就刚够生活开支,家有两个儿子,生活得挺辛苦。近几年,由于国家针对职工出台的诸多优惠政策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杨铁忠家的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他,深深地爱上了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这片具有二七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土地,并与那里的贫穷而朴实的工人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毅然放弃机关生活,走进工厂,当上了一名真正的铁路职工……如今已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依然眷恋着铁路工人,笔耕不辍,又创作出版了以反映二七铁路工人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独臂厂长》、《生活之路》,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工人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10.
《当代广西》2012,(18):33-33
20年来,她以孝为先,以爱为重,诠释“责任”的真谛,成为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好职工、好党员”。她,就是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转向架车间工人李建珍,共产党员,高级车工,技术能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