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礼教尤其是宋明理学以来的妇礼观,李贽的"童心说"强调初心之纯真自然,礼义因顺人情,应是一种解除了各种束缚的情感的自由表达.李贽肯认历代杰出妇女的德、才、言、文,肯认女子自择佳偶的自主婚恋行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平等权利,肯认寡妇改嫁的合理(礼)性,维护"真情"和人的尊严,批判森严的贞操观念.李贽有关妇礼的近代式启蒙性思想,对于我们今人创造性转化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思想具有理论创新的启迪意义,为我们构建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某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贽与福柯都对压抑人自身向度的“物”进行了批判,他们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理性与“普世真理”的敲诈和监禁。理性与真理在历史上的运作就是要将人的自然向度都压抑得悄无声患,并将其囚禁在自己的理性或真理的牢笼中。由此,在福柯与李贽二人的哲学思想中明显地存在着一条返归之途,他们都想返回那种未被污染、压抑、排斥的人性的本来向度,回归那个没有被监禁的寓所。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社会大震荡和政治大变局,引起和促成了社会风俗、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潮,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宋明道学,倡导个性自由、利己主义,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人格平等,表现出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觉醒.  相似文献   
4.
李贽《童心说》把“童心”界定为最初一念之本心并予全面肯定,然而在中对其肯定“童心”的依据全无论证。有的学在古代中国的人性论中,寻找其理论基础。但假如考虑到李贽的理论体系,则荀子、孟子和程朱的主张都不足为其依据。其实李贽这种理论的依据主要是禅宗学说。但李贽所说的“佛”是入世的、能够帮助人解决各种世俗困难,也就是使人的世俗生活更为顺遂的明灯;并且他所说的“学佛”是要人从外在的“闻见道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切任其自然的境界。因此,这是经过李贽改造了的佛家之说。  相似文献   
5.
金华 《求索》2010,(6):190-192
晚明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时代,李贽是这个时代文学与文化转型的轴心人物,其《童心说》为晚明思想之自由及文学文化之转型建立了一种无人替代的参照体系。正是李贽那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和嬉笑怒骂的文风,才把中国几千年来奉为"至圣"的"偶像"文人所谓的"仁义道德"批驳得体无完肤,也因此为晚明浪漫主义思想开了先河。明代文学的后续学派在李贽"童心说""离经叛道"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诸多"变通"的文学观念。正是这种"变通"和务实的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甚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准备。  相似文献   
6.
张文珍 《春秋》2009,(6):58-59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其生前身后。有关他的个性、思想、言语、行为的争论就一直在进行且至今没有停止。但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他作为一名敏锐地触摸到时代脉搏、具有独立意识和超前意识、个性色彩鲜明的思想家的地位与价值。他的思想最为后人称道的是那些具有反传统思想的内容.如他对假道学的抨击、对个性自由的倡导、对私欲的肯定等,在这一切背后,贯穿着一个原则:惟真是求。这是他对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最具价值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贽的文艺观以“童心说”和“自然人性论”为核心,这些理论既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也具有鲜明的文艺批评的性质,对于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贽的文艺观可以说是明代中后期启蒙思潮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李贽居官而思隐 ,居隐而谋政 ,集儒法佛老传统之精蕴 ,发中国民主主义思想之先声 ,提倡童心真语 ,反对自欺欺人 ;提倡个性自由 ,反对封建束缚 ;提倡人人平等 ,反对盲目崇圣 ;提倡男女平权 ,反对男尊女卑 ;提倡人伦物理 ,反对邪教鬼神 ;提倡由二生一 ,反对二由一生 ;提倡法治德治 ,反对恃势弄权 ;提倡富国安民 ,反对以权压商 ;提倡聚才兴国 ,反对害才误国 ;提倡维时时进 ,反对固步自封。李贽的思想与西方启蒙学者的思想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主主义思想 ,这是李贽思想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贽与西学     
李贽晚年阐说《诗》义、发挥《学》《庸》、精研《易》理,似可看作是对利玛窦以基督教义来“合儒、补儒、超儒”的回应;他以华夏民族为天神之子,是对罗明坚宣扬的“圣灵降孕而生耶稣说”的回应,亦似可看作力图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最初尝试;以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之义来批评各种求媚于鬼神的迷信活动和假道学的大言诓人,畅论不可谓祭天为祭理,亦不可谓祭气,是对利玛窦学说的发挥;其《明灯道古录》着力表彰与基督教哲学最近似的墨子学说,似乎也有寻求与西学的会通、使基督教信仰中国化的意味;其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九正易因》,从“万物统以乾元”推出“人人各正一乾之元”,因而“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更展示了一种以哲学代宗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兴濂 《各界》2010,(2):55-58
李贽(1527—1602)原名林载贽,因林李同姓,后改名李贽。号卓吾、宏父,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著有《焚书》、《藏书》。李贽崛起于晚明,他把明代个性解放思潮推向高峰,作为异端领袖,他非圣反儒,离经叛道,是对假道学构成的世界最勇敢的冲击,他大胆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自庄子、嵇康以来无人可比。他生得奇,死得亦奇,是屈原之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少数敢于自杀的哲人,他的死成为明代思想文化的绝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