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人才培养,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经亨颐有一番特别的论述:"以大厦比喻国家,人才比喻栋梁是老话了,但我以为,构成大厦还要有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此凸彼凹的榫头。如果没有榫头,再好的栋梁有什么用?现在的中国……所缺的是默默无闻的榫头。"1916年,正担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他说:"我这个学校,不光要培养栋梁,更要培养能为全社会所用的榫头。"经亨颐讲的"榫头"乃民间称谓,实际上是指建筑学上的一种结构,即"榫卯结构"。这种结构,确实不是栋梁,也不是椽檩,而是一种能够把不同栋梁铆合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大熔炉",是一切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的"发电机";是"授人以渔"更新知识、增智明理的"充电器"。它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治学方向、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德育人,以理昭人,以形感人,以知导人,以学传人,方能培养"四有"新人,铸就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纪人物,叶利钦的晚年备受关注,他意识到肩负的历史责任,以非凡魄力和高超艺术正视世界风云、国家未来和个人得失;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冲突中,他显得异常清醒、克制,既掩盖了"北极熊"的赢弱,又庇护了"核大国"的面子;在遴选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上,他力排众议,任人唯贤,为年富力强的普京营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决定个人政治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以为家利益为重,不惜作为"痛苦"的抉择,毅然提前辞去总统职务,为俄政局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吉同 《学习月刊》2013,(11):53-53
公元121年,执政17年的东汉邓太后驾崩,东汉由盛转衰,走入无有尽头的大黑暗中。从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冲、质两个娃娃在位不足一年可忽略不计)、桓帝到灵帝前期,约60年间,国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资治通鉴》(卷50至57)全景式地描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和壮举,今天读来仍令人澎湃。  相似文献   
5.
“寒门难出贵子”?可“栋梁工程”人才扶贫项目用10年的实践给出了一个明确而响亮的回答:“寒门”不仅能出“贵子”,他们还成为了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6.
张衍荣 《侨园》2011,(12):46-47
那年我到北京给集训运动员上文化课.因为课时较少,内容又驾轻就熟,所以"白相"帝京的时间格外充足,有时就是漫无目的到处窜.有一天我跑到了成贤街.老北京都知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曾有当地居民赋诗云:"有幸家邻国子监,一来一往一叹然,遥想当年诸学子,能有几人到成贤?"国子监所荷载的历史信息,不仅有着溢于言表的荣耀,更流露出对身到成贤街学子的深深赞叹.打个比方或许更清楚:今日负笈学子千千万,有几人能到清华、北大的?成贤街便是这么一个所在.帝国栋粱的皇家摇篮——"国子监",就建在它上面,因而成贤街又叫国子监街.  相似文献   
7.
琼台胜境赋     
木生苍茫,当然根深叶茂;井掘元渗,若是雾重圩垸。形而上者慧,所以能悟冰雪;寓而穴者思,必亦孤洑独幽。规矩释道,忧愤尽瘦文章;神明所厝,空泛何虑有身。此地深浅,后来琼崖问栋梁;几处明镜,作古宝鉴惟忧乐。  相似文献   
8.
刘清芳 《乡音》2012,(6):54-55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刘清芳创作的第二部红色诗集《国之栋梁》,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诗集以古体诗的形式,深情礼赞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事业做出卓著勋业的开国上将和"两弹一星"元勋这两个英雄群体。现将刘清芳为该诗集所写的前言《国之栋梁永志不忘》刊载如下(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原因,我有机会去台湾做短期研究,深感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无处不在。无论是坐在淡水老街品小吃,还是在台北的博物馆赏珍品,无论是在阿里山看日出,还是暮色之中访宜兰,我始终想找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我对台湾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感觉。走马观花间,浮光掠影里,蓦然回首中,我忽有所悟:台湾,其实浸透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汲取天地之灵气,可以任人一品再品而回味无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初到台湾,漫步台北街头,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