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议全国人大将“欠薪罪”写入《刑法》,明确对欠薪逃匿等恶劣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恶意欠薪入罪”的议题,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的激辩。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7):32-33
如果说死刑的存废之争尚且因为死刑的巨大民意基础,而主要局限于专业人士之间,那么死刑公正问题将同时吸引来自业界和公众的眼光,成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推动死刑改革的力量。近年来,多起死刑案件成为舆论的焦点,吴英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一系列案件中,"围观者"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死刑,大多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3.
胡文生  徐博东 《台湾研究》2011,(1):28-32,59
民族国家认同的异化与分裂是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影响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为何会发生严重混淆,结合台湾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政治结构演变来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中的根源,对于重新导正台湾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消解“台独”势力的社会民意基础,并最终达成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8):50-5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彪炳千秋。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才能有效地遏制”法理台独“.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与民意同行     
当下中国,民意已逐渐成为标志现代社会和政治文明的一个关键词。近年来,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督,民意的分量在人大工作中不断加码。30年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发展历程也反复印证了一点——民意是人大工作绕不开的制度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日报》5月27日报道:江苏省扬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别开生面:5月25日,133名市人大代表通过6种途径提出的327条意见建议,汇总成册,交给各位委员;26日下午,在百名代表"智囊团"的民意基础上,常委会41名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作出满意度表决。"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41人,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委员,都有很大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制度大致经历了从绝对多数决、间接选举方式向相对多数决、直接选举制的转变过程。在台湾蓝绿对决的政治生态中,当前的相对多数决制度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当选者民意基础不足,二是为没有胜选希望、但有一定实力的候选人提供“搅局”空间,三是引发选民策略性投票,四是有强化台湾政局两极化结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英 《前沿》2009,(4):156-159
关于死刑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刑法学界已有较为充分的讨论,本文拟从民意基础对死刑政策的影响来探讨死刑问题。民意曾经对国外废除死刑现状不屑一顾,但在面对引渡本国外逃罪犯问题时,却迎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尴尬境地。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国仍保留死刑,外国拒绝将这些人引渡回我国受审。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刑法学者应承担起引导民意的责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贵州政报》2015,(2):34-35,16
<正>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全面提升全省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水平,搭建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桥梁,打牢政府施政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新渠道,打造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新平台,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受亲信、亲属甚至自身贪腐事件的影响,陈水扁个人声望降到谷底,党内控制力不断减弱,岛内要其下台的风潮此起彼伏。陈水扁为求自保,极力以“急独”路线争取深绿势力支持,加快以“宪改”谋求“法理台独”的进程。但总的看来,两岸关系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