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俊勇 《小康》2006,(9):78-79
陆志德,1955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连环画,1984年上海“国际展望”杂志社美术编辑。1988年后留学日本。1990年定居奥地利。奥地利FACHER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中国美术协会学务理事。维也纳业余大学客座教授,湖南吉首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奥中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主席。从1988年开始举办个展,曾先后于日本东京画廊、横滨国际中心、奥地利亚非画廊、维也纳市政府、下奥地利皇家博物馆、维也纳大学、美国长春画廊、德国巴达堡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城市展示馆举办画展,作品先后被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皇家团体及个人收藏。1999年《故土》获香港国际金龙奖书画大赛金奖。2000年《叉系列》获日本现代水墨艺术大奖,2004年《纽带》获以色列文化成就奖。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2,(4):80-80
岁月雕刻的面庞写满沉郁,表情凝重深刻,目光深邃悠远。露天放着的石碾,对视日月星辰,感受阳光雨露,承受时间磨砺。老人与石碾在梁建平先生的作品《岁月》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4.
赵云长 《世纪桥》2009,(3):65-67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和韩愈齐名,也是唐代著名诗人,今存诗一百六十三首,多是贬官以后的作品,无论古体或近体,造诣很深,颇多佳作警句。抒写了他离乡去国的悲哀和愤懑不平的心情。文辞雄美,语意深切。  相似文献   
5.
肖慧 《奋斗》2009,(8):60-61
喧哗的白昼过去了,世界重归于宁静。我坐在灯下,感到一种独处的满足。我总是不太喜欢喧闹的地方,那种独自一人坐拥在自己的王国享受孤寂的感觉,成了最迷人的甘酿。谁说只有野兽与圣人才喜欢孤寂,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些恰如其分的孤寂时刻来完整他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非智力因素中,哪个最重要?人际关系!许多成年人都为人际交往烦恼不已.更何况初涉人世。在呵护多于指责,宠爱多于要求的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君不知.许多孩子都饱受煎熬……  相似文献   
7.
严登平 《学理论》2009,(31):177-178
思归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其实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本文试从恋家情结、厌战性格、孤寂情怀等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思归诗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并经过以后的不断地积淀、融合,丰富了思归母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每逢佳节生孤寂,辄遇生辰叹暮迟”,这是我十年前的诗句。友人说:“看来你的心境至今没有改变”,也许如此。节日、生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欢愉的,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料 《农村青年》2007,(1):42-43
今年,读者俱乐部开设了“读者心声”,欢迎你将你的心里话告诉我,写信或写邮件都可以,不管是忧伤还是快乐.烦恼还是困惑,我会耐心倾听。  相似文献   
10.
陈廷焯著撰《白雨斋词话》,扬弃浙西词派,发展张惠言、庄棫之旨,提出“沉郁”说。在晚清词学界,其说可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况周颐的“重、拙、大”说鼎足而三,故陈氏当堪称说词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