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葳 《民主》2007,(8):25-27
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河西走廊总使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不仅因为那一路延绵千里的戈壁,更由于这里积淀了几千年来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以及那祖祖辈辈为了生存与天地斗争的艰辛与悲  相似文献   
2.
禄君莉 《乡音》2015,(1):39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花白零乱的头发,黑里透红的脸庞未曾开口,北京作家曾哲就给人一种漂泊的沧桑感。20多年来,他多次深入我国西北、西南边陲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仅沉入生活勤于创作,还一路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和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血肉深情,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大爱壮歌。  相似文献   
4.
程朔  郭晶晶 《台声》2014,(11):94-95
邱诗晴,台湾新北人,现在厦门大学新闻专业四年级就读。高中生活的前两年,诗晴是在福州度过的,后来因为父亲到广州工作,诗晴便在羊城完成了高三年级的学业。因为感觉厦门与新北距离比较近、生活习惯也相对接近,于是选择了厦门大学。父母,还有正在高中读书的妹妹,一家人现在都在大陆,但诗晴还是希望毕业后回到台湾去生活。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6,(1):60-61
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缸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黎兆辉 《当代广西》2014,(20):57-57
正也许是因为在机关长时间工作而固步自封、孤陋寡闻,也许是因为学习的机会太少而"头重脚轻根底浅",到自治区党校学习一个多月以来,我感触颇多,体会很深。单是在这里重新研读《资本论》有关知识、理论,就让我升腾起久违的、万般的感慨。一、问题导向,更明确了学习目标归宿毋庸讳言,20多年前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资本论》原著时,更多的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到知识,甚至是为了期末考试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数;有限的思考与分析、辩论与研究,更多的是随着老师的思路与方法——注定那是一种定势,在探究一门抽象的、深不可测的,却又令人顶礼膜拜的高深理论。而现在重新学习《资本论》,其情形和感觉、收获  相似文献   
7.
于江 《民主》2011,(11):45-4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随博物馆搞文物征集的同事参观过宁夏西夏王陵,那苍凉、磅礴的气势,为之深深震撼,多年以后,还魂牵梦绕,想再去神游一番。  相似文献   
8.
生如飞蓬     
乔兆军 《现代领导》2014,(10):53-53
飞蓬是我家乡的一种植物,别名小蓬草,开小花,它的瘦果上长有白色的冠毛,风一吹,扁扁圆圆的瘦果就轻飘飘地飞向远方。古人常借它抒怀.北宋诗人苏轼有“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这么灵秀的小花,一经诗句的浸染.便有了一种沧桑感,像是一幅满是离别的画。记得大学毕业时.我们四个好友有个约定,每年聚会一次。第一年是在一个朋友家,四个人围炉把酒.带着彼此身上千山万水的气息,谈工作,谈人生的感慨,想起来真是难忘。第二年聚会变成了三个,渐渐有了生疏感,明明有许多话要说,却一时又不知该从哪儿说起。  相似文献   
9.
刘绍卫 《传承》2006,(7):6-7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这次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斗志,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红军从挫折中走向成熟,完成了党的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选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成为永载史册的革命丰碑,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唱起“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沧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70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磨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更显现出它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列勾起人回忆的7524次绿皮火车,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车轮在铁轨连接处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这辆已奔驰48年的绿皮火车是中国目前“最高龄”的绿皮火车,如今,它又有了新使命——带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大武口区工业发展的脉络以及工业旅游的快乐。穿越有着历史沧桑感的工业厂房、斑斑驳驳的红砖瓦墙、特色鲜明的时代标语,绿皮火车来来回回.将游客带回大武口区的工业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