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3,(10):27-28
杭锦后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辖地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境内无山无矿,有耕地132万亩,全部引黄自流灌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塞外粮仓"美誉。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和绥远省临时省会。近年来,杭锦后旗立足农业大旗实际,围绕"兴工惠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富民强旗"主题,坚持不懈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和城乡统筹一  相似文献   
2.
对推进河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为强大支柱 ,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手段改造农业 ,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使农业生产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 ,又能维护生态环境 ,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其内容主要是实现“十化”,即物质装备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 ,资源配置最佳化 ,农业体制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乡镇企业现代化 ,乡镇设施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 ,建立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丰富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柴国君 《实践》2016,(4):49-50
正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资源丰富与品牌稀缺、规模庞大与粗放经营并存的局面。我区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关键是要制定适合我区区情的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办法,统筹文化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产业优势,形成集团合力。通过塑造自己的品牌,培植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一、创建我区草原文化品牌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1970年夏初,皮定均来到驻扎在沙丘边缘、河套地区的六十二师,对师长马学俊说:“不能只往好处想。这里的大沙漠到底能不能通过,要试验!”  相似文献   
5.
周居霞 《实践》2007,(1):39-39
听说2006年6月份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巴彦淖尔市的秦汉长城障塞遗址榜上有名,填补了巴彦淖尔没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空白,记者决定驱车前往。也巧,这天正是2006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76号国务院令《长城保护条例》从这天起颁布实施,这是我国唯一一部针对一种文物颁布的法令。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去看长城,心中别有一番感触。越野车开出巴彦淖尔市区,沿阴山脚下的战备路颠颠簸簸向西北行进,南边是坦坦荡荡的河套平原,万古不息的母亲河在太阳的照耀下犹如一条闪烁金光的巨  相似文献   
6.
武家政 《实践》2006,(1):45-46
在北方草原文化集中发源地的内蒙古,如果说东部是以赤峰地区的兴隆洼遗址、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为翘首,那么在中南部则是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和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为标志。距今约七万年前,属晚期智人阶段的“河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话:“黄河百害,叭富一套”。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南部,顺黄河北岸走向,有一片延绵平坦的绿色地带,这就是闻名遐耳的河套平原,也是巴彦淖尔市的所在地。在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临河大地上,母亲河用她圣洁的郛汁哺育了河套热闹的先辈,养育了临河54万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古老的文明是河套人民的骄傲,是临河父老乡亲的自豪。  相似文献   
8.
河套大黄醇提物对大鼠血清TC、TG的影响☆张三保桂宏亮(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44000)关键词:河套大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河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植物(RheumhotaoenseC.Y.chengetC.T.kao)根的块状茎,俗称波叶大黄(Rhe...  相似文献   
9.
刘卜娜 《实践》2020,(1):58-58
大地为纸,河水为墨,黄河在内蒙古境内写下大“几”字型的流程印记,孕育出丰饶的河套平原。包头市九原区合理利用岸边良田和黄河带来的珍贵水资源,依托沿黄经济带发展农业,借力母亲河源远流长的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一座座传承着农耕文明的古老村落,蜕变成了宜居、富裕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0.
张浩  刘忠 《前沿》2014,(13):186-188
近十几年来,河套地区在以阴山岩刻国际科考、“申遗”、国际工农业及文化教育交流为主的对外交往活动中,通过翻译对外宣传河套文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容。翻译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成果也已达百万字。然而,学术界系统研究这些翻译活动及译文的文章却很少,只见零散的几篇论文,而且内容也未反馈给译者,用以指导其翻译实践。因此,有必要对河套文化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翻译原则和方法,纠正错译,引起重视,树立当地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今后外宣材料的英译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是对河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及相关译文进行的初步研究。其中的一些问题,虽放在河套文化翻译研究中讨论,但并不局限于河套文化翻译,对于任何文化外宣翻译研究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