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357篇
中国政治   377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理小语     
每当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和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叹其为“生平奇览”,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时,心里直发痒.游黄山便成了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六月末随行去安徽考察,终于了却了这份心愿,圆了黄山梦。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诗:胡适与胡先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打破旧诗的枷锁,为新诗作勇敢的尝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但是,他对新诗的主张,如绝对地拒绝师承古人,不用典故,反对一切格律,须要作诗如作文,漠视诗歌抒情和想象,肤浅地把美国意象派的主张变成说理和表面的感觉,都使新诗初期蒙受重大损失.胡先骕更重视诗歌的特性,对意象派有更为深邃的了解.胡适所接受的是20世纪最新的诗歌潮流,初期新诗师承却是上个世纪像惠特曼那样的后浪漫主义,在西方人看来是落伍了的流派.历史没有给中国新诗提供一条跨越西方浪漫主义直接到达意象派、现代派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思寒 《观察与思考》2007,(10):31-31
<正>笔者眼中的李肇星,是一位多才多艺,善于变通又不乏强硬的千面外长,他的诗、笑、泪,一路感动着众人。那么在外国人眼中、在主流媒体眼中、在朋友家人眼中,千面李肇星又是怎样展示着他的千面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以后,俄罗斯社会转型在路径选择上表现出两个分明的取向:一是从市场浪漫主义转向国家权威主义;二是全面转向中间主义的社会发展路线。这两个取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有力地推动着俄罗斯社会转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6.
2007年8月,是一代"诗圣"泰戈尔逝世66周年纪念日。泰戈尔,这位荣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印度智者,以宣扬大爱、呼唤人类良知而享誉世界。他反对暴力,同时爱  相似文献   
7.
苏州的寒山寺.由于唐代诗人张继的吟咏而成为名扬千古的游览胜地.此诗不仅中国人世代传诵.就连日本也是京喻户晓、妇幼皆知.日本的小学课文就有张继的这首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至今每年日本人逢新春之际.仍会至寒山寺敲钟迎春。诗声情并茂.难怪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都将此诗选入。一些受汉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朝鲜、越南,韩国等.亦有很多人知道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李肇星,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受到广泛关 注的外交家,他的名字早已为国内外所熟知。但作 为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则是在近几年内才声誉鹊 起。李肇星,在向外交与文学两座高峰攀登的过程 中,领略着遍山风景。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一句 话:“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 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现给世人;诗 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 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曹素华  胡锐 《政策》2002,(7):52-53
书房三件宝,令人砰然心动,让我们想起了江总书记的两句诗:“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相似文献   
10.
走进华清池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他们之间深情缱绻、缠绵悱恻的情意,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或赞或叹,或怒或斥。诗人自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骊宫高处人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正是对华清官里故事的真实记载。风流千古的华清池温泉,也正因此而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