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1,(5):61-61
徐宁在3月16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这两天。由于日本大地震,灾难片在网上的视频点击率也高得惊人。2006年重拍的《日本沉没》,近期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已达10多万次。在新浪微博上,网友“媚眼明”写道:日本大地震不是日本一个民族的灾难,而是整个地球的灾难。在这个时候。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灾难共同守护我们的未来,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面临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却生死攸关的保卫战。从科幻灾难片《后天》到《2012》,从巴西罕见干旱致死大量鱼群到肯尼亚大象因高温干旱死亡,从威尼斯屡遭洪水侵蚀到越南泰国洪水围城……  相似文献   
3.
张大妈最近看了一部电影《2012》,电影里讲了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神秘预言,出现不少山崩海啸的镜头。看完电影,她总是失眠,整夜颠来倒去地回忆电影里的情节。张大妈试着说服自己,那些震撼的场面都是电脑制作而成的,不是真实的。但是她镇静了一段时间后,又看到现实世界里地震、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4.
洛神 《法人》2020,(3):95-96
灾难片中的主角感天动地,往往都是在事故中不畏艰险,服务人类的"逆行者"。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了城市运转甘愿冒险的人,都像是电影中这样的主角,无私无畏。谁也未曾想到,2020年新春伊始像电影一样。抢口罩,抢消毒液,抢双黄连。关注疫情新闻,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感动得哭,一会儿气到肝颤。当我再一次去视频网站打开韩国电影《流感》时,片头已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弹幕覆盖了。瞬间还是感动了。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被毁灭次数最多的地方——一是纽约,二是东京,当然这种毁灭是在电影银幕上。这两个城市造起这么多高楼大厦仿佛就是为了被震毁、被淹没、被撕裂、被核爆、被夷为一片钢筋废墟。只是没想到,电影里用特技做出来的画面,如今成了真实的新闻转播镜头。日本导演们喜欢把灾难尤其是地震,作为主题来拍摄电影。那些电影中主人公最后凭借微渺的人力,从灾变中脱身的"救命绝学",也显得尤其有实用价值了。  相似文献   
6.
甄静慧 《南风窗》2014,(7):72-73
<正>很多非人力可控的灾难性事件都贴合"无常"定律,坠机尤其如是。所以,表面上MH370事件远在天边,却会对同为中国人的每个人的心灵带来一定冲击。马航失联后,网上舆情汹涌。自3月8日清晨起,除了媒体的严阵以待外,微博、微信朋友圈每天也在转发着大量所谓"最新消息"及分析评论,伴随而来的,还有层出迭起、真假莫辨的各种传言—比如3月8日中午,记者的几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朋友都去看了《2012》这部片子。看完这种灾难片之后,人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为了自己可能无法在浩劫中逃生而忧心忡忡;一种则会乐观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看《唐山大地震》之前,冯小刚是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导演之一,但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拍出来这样一部灾难片——除了把亲情作为支撑人生活的支柱,超越了以往的歌功颂德模式外,整部片子既缺乏起码的对灾难成因的反思,也缺乏对自然的内心敬畏。特别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许多人为的因素其实是对灾难的严重后果负有责任的。遗憾的是,这些本来是灾难片通常  相似文献   
9.
灾难的影像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东平 《南风窗》2008,(12):94-95
正常的灾难意识,其实正是生命意识,而生命意识的本质则是敬畏。没有人希望汶川大地震被记住的方式和唐山大地震一样:在历尽艰险得以重建家园之后,这场惨痛记忆最后被高度概括成一座高耸人云的"抗震纪念碑"。  相似文献   
10.
近期受疫情影响,于2013年公映的一部韩国灾难电影《流感》重新回归人们视线,引发网友诸多共鸣,一度成为电影热搜排行第一。《流感》中的传染病肇始于从东南亚偷渡到韩国的一艘船。大批偷渡者藏身于海运集装箱里,在密不透风的环境里,他们感染了猪流感。其中一位年轻人因身体有流感病毒的相应抗体,幸运地活了下来,其余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