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春宁  佟跃 《中国监察》2010,(14):56-57
基本案情 金某,中共党员,原任某市建设局局长、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经查,2002年,金某在担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期间,开发区内有一座“烂尾楼”,产权归中煤x局所属的光华公司。开发区管委会曾研究并安排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与光华公司协商购买该“烂尾楼”,但因价格、支付方式等问题一直未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2.
1月6日,“三峡明珠观光塔”形象工程在历时17天的拆除施工后,被成功拆除倒地,一种莫名的痛感袭上心头。“三峡明珠观光塔”由万州区龙宝管委会投资建设。2004年3月开工建设后,于2005年4月17日被突然叫停,整个前期工程耗资1000万余元。停工后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被当地市民称之为“烂尾楼”。  相似文献   
3.
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片尚未完工的楼房.时间长了.才知道它是一片烂尾楼。一开始并不知道它“烂”,甚至对它存有几分好感。原因么,一是面积大,颇具规模:二是外观造型别具一格.很有点儿艺术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建筑工地的外墙那一米见方的白底红字组成的赫然醒目的大标语:“创建千年基业,打造百年旺铺,融汇建筑经典。”这样的口号,如此的追求.怎么可能让人把它与烂尾楼联系在一起呢?然而,它的的确确是烂尾楼.而且已经“烂”在那里快10年了。  相似文献   
4.
赵立源 《人民公安》2012,(22):17-19
智商与情商一旦结合,反映到犯罪上,定会出现一个个心灵严重扭曲的恶魔。杀人的第一现场,出现在江苏省镇江市城西的一个小镇上,那是丹徒区高资镇。杀人现场扑朔迷离今年2月29日上午10时许,镇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顾传先支队长接到一个报警电话,说是在高资镇312国道边200米处,一座烂尾楼边,发现了一辆起亚越野车,车上有一具男尸。顾传先立即率刑侦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发现在副驾驶位置上,有一个男人正歪斜地瘫坐  相似文献   
5.
马晓琴 《法庭内外》2010,(11):52-52
2010年9月3日上午,在阵阵鞭炮声和锣鼓声中,北京市华强奇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奇苑公司)重新开业,一度成为"烂尾楼"的"良乡综合楼"更名为"华亨国际中心"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影。开业庆典上重整投资方在对法院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表示感谢的同时,郑重承诺,一定会在法院和管理人的监管下,认真执行重整计划的各项内容,尽快启动楼盘销售工作,实现资金回笼,实现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许国鹏 《中国监察》2008,(10):56-58
基本案情 宋某,女,中共党员,原任某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主要事实有:(1)2002年8月,时任该市工程咨询中心副主任的宋某,帮助李某注册成立了一家装饰公司,宋某本人以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身份出面为李某承揽工程。李某一次送给宋某4万元,帮助宋某女儿上大学改专业;给宋某装修倒贴3万多元;宋某在北京买齐白石的画,李某向宋某的银行卡里打入15万元。(2)2003年10月,宋某刚刚升任该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得知该开发区有一“烂尾楼”项目要出售,宋某便找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王某协商,通过向原开发商施压的方式,以680万元低价购得该“烂尾楼”。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宋某强烈要求“持股”,为掩人耳目,宋某以其弟媳范某名义向王某的公司追加注册资本200万元,作为宋某的股本,宋某并参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至案发时获利170多万元,但范某并不知情。(3)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宋某利用职务便利,未经土地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土地适用性质,将待建“老年公寓”的18亩土地,以“联建”的名义,出让给某房地产公司开发商品房。在“联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刘宇昆 《法制博览》2024,(2):148-150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急速发展和经济背景处于下行阶段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开发商开发楼盘周期变长,因此,房屋开发过程中可能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开发到一半的楼房无法继续而被迫放弃施工,导致“烂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是预售商品房制度下的开发商与消费者权利义务的不平等,开发商可能卷款潜逃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分析“烂尾楼”案件下消费者、开发商、银行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对承担责任的主体和请求救济的路径等进行解释,助力房地产商品化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学理论》2008,(19):90-90
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片尚未完工的楼房。说它尚未完工,就是老也不见它竣工,时间长了,才知道它是一片烂尾楼。一开始并不知道它“烂”,甚至对它存有几分好感。原因么,一是面积大,颇具规模;二是外观造型别具一格,很有点儿艺术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建筑工地的外墙那一米见方的白底红字组成的赫然醒目的大标语:“创建千年基业,打造百年旺铺,融汇建筑经典。”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8,(2):46-46
如果把史玉柱的人生分为上下两场的独幕剧的话,它的分界点应该在1997年。在1997年前,他是中国IT界的堂·吉诃德,他曾天不怕地不怕,高呼“要做中国的IBM”,最后惨遭失败,落得一身的巨债,外加一座著名的烂尾楼。如今,随着其公司在纽约交易所的上市,他个人财富更是如日中天,逼近500亿元,在短短的10年内,何以发生如此的“惊天逆转”?  相似文献   
10.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21):40-42
在繁华美丽的都市里,那些盖了半截的“烂尾楼”,就象是一道伤疤。然而,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房地产公司开始接触“烂尾楼”,并因此获利颇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