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训锋 《湖湘论坛》2015,28(2):124-128
庄子的"齐物论"篇历来被国内学界所看重,研究成果相当丰硕。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有三种指向,一种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来理解"齐物论"思想;一种是从为实现自由逍遥的境界来把握"齐物论"的旨趣;还有一种是从关键词句上来把握"齐物论"的思想脉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忽略了"齐物论"文本暗含的一种转向,即: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向。它表达的是从"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样"到"人应该怎么活"的智慧追问和转向。这样的智慧追问和转向是从齐物开始的,也是以齐物结束的。以"吾丧我"为齐物的切入点,揭示出充满是非争论的物质世界,再通过齐是非和辩无胜的进一步阐释,说明真实世界处于万物相蕴、和以天倪、原本无是非彼此的状态。这些都是庄子对"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样"揭示,但是,其归旨在于揭示在物的世界里如何发现和坚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给出了呵护生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即:齐物。这样,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也转向了呵护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庄子作《齐物论》,他所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同为一的认识,而是站在道的高度,以道观之。用超然的态度抛弃物我。彼此、是非。大小等各种判断标准,实现“吾丧我”和“道遥”的自由精神境界。如今谈及《齐物论》的主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画家范曾先生交往甚笃,在一个星期六晚上酒后洽谈甚欢,他兴致很好,就泼墨为我绘了《庄周梦蝶图》,《庄子·齐物论》上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相似文献   
4.
李妲  胡勇 《求索》2011,(8):115-117
王夫之在《庄子解.齐物论》篇中,通过对许多重要概念的诠解,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齐‘物论’"思想,这可看作是对古典中国独有真理观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创新。这种真理观深蕴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它看到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把每一个物种或人的认识都看做暂时性和偶然性的,只有通过生命情境的具体展开才能体察它们的意义和效用。对于船山来说,真理的意义不在于获得所谓真理性的"物论"(西方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去抵达或开创一种本真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汇辑了庄子不同时期的著作,其学以性命说为理论基石。本文从《庄子》文本出发,着重探讨了庄子性命说的理论建构,并对其“以性观物”与“以道观物”的道性二重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庄子的“以性观物论”,试图说明万物差异性的内在根据,并为无为论提供理论前提;他的“以道观物论”,意在揭示万物的差异以及人的似乎绝然对立的种种观念的相对性。庄子并未用“以道观物”来消解从“以性观物”所得出的有关万物差异性的结论,因而不应将庄子归结为相对主义。最后,本文认为,由于中国古代辨证思维的充分拓展,堵塞了形式逻辑的发展道路,这究竟是长处还是不足,不能简单认定。  相似文献   
6.
低碳社会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型态。作为道家思想集大成的《庄子》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物论是最为集中的部分。《庄子》物论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低碳政治、低碳生活、低碳文化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齐物论释〉作为晚清民初一部经典性哲学著作,虽然本身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但它也体现了其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构成了它的学术背景:佛学、诸子学、西学、庄学.章太炎正是融合这几种学说来注释〈庄子·齐物论〉.在注释中,他用形式逻辑、知识论来论证本体论、人生哲学层面的问题,而旨归在关注并寻求人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8.
齐宇璇 《法制博览》2024,(6):136-138
随着民众保护伴侣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伴侣动物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伴侣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乃大势所趋。本文从我国伴侣动物保护立法现状出发,分析伴侣动物保护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伴侣动物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源自上古祭祀文化传统特殊概念的衍变,“真”在《庄子》书中的讨论,起于《齐物论》当叙事的思维框架从“人-天”模式向“物-天”模式转变之际所产生的困惑,进趋为“物化”过程中的“觉”--是为“物-天”世界的自我超越精神。《庄子》追问于“真”的思想讨论,展现了彼时学界对“天人”关系的一种新认识,同时也是催生其“道”思想发展的重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