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介石儒化三民主义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之后 ,蒋介石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的合法性 ,为走上个人独裁道路 ,从理念上打开了一扇大门。蒋介石对三民主义解释的实质 ,是儒化三民主义。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 ,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三民主义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髓” ,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在这一过程中 ,蒋介石还充分利用了戴季陶主义。随着三民主义被儒化 ,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之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勾勒了中心人物总统先生的独裁者肖像及其专制统治下的国民群像 ,然后据此剖析了拉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运作系统及其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冯玉祥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对华政策,并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从而展现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一页。然而,  相似文献   
4.
正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5.
【清廷已无法控制各省的离心倾向】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所发生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周锡瑞在《改良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进步的,民主共和主义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着另一张‘封建主义’的面孔。两者都把中央集权独裁专制,当作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他发起和领导的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建立共和政府、振兴中华为主旨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外交问题:如何处理与对当时中国内政具有极大干涉力和影响力的各大国的关系。而其中,由于中国革命与日本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日间的复杂关系,日本这个国家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8.
曹林 《同舟共进》2008,(2):21-21
贝娜齐尔·布托说过,"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是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个人,但是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但是你杀死不了思想"。这句话简直如同谶言。她曾经被囚禁,被流放,现在她终于被杀死。  相似文献   
9.
杨玉风 《传承》2008,(7):54-54
他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应该是到享清福的时候了。与大部分60岁年龄段的人一样,他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光复,战争,自由化,军事独裁政权,和产业化,民主化,世界化等社会变迁。他的一生充满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困苦,遭遇过无数次危机。  相似文献   
10.
赵诚 《各界》2010,(8):80-83
从《自由中国》到“中坜事件” 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之后,先有吴国桢向蒋介石进言,实行“政党政治”,为蒋不容,1953年出走美国,次年与蒋反目,指责其独裁专制。后有雷震1960年反对蒋介石违宪第三次连任“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