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环境科学的起源、产生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环境科学的基本范畴。提出环境科学发展的两个层次的观点以及作为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娇小的身材、清秀的面容、说起话来很轻柔。见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还以为她是南方人。她一边介绍自己是东北人,一边强调自己更在意嘉兴人的身份":我18岁离开老家,现在终于在嘉兴安定下来了。"1991年,刘锐刚考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就下定决心,毕生从事地球"血液"——水的净化工作。200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刘锐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国内有多家企业欲以高薪聘请;国家科  相似文献   
3.
《青海检察》2009,(1):51-54
一、环境犯罪问题的由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从此,“环境与发展”就成为时代的主题。“环境”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指出: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相似文献   
4.
<正> 罗典荣教授主编《环境法导论》一书已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门市部发售。该书系目前全国最新的一本环境法著作,其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境保护机构及共职责、环境法制中的法律责任、环境司法、环境调解和仲裁;该书引进了30余个环境案例,对我国环境立法和司法的得失进行评价,并就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位如今看起来身体已有些虚弱的老人,却曾经用他身躯里蕴藏的那种巨大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求索一生. 作为梁思成事业的继承者,现年90岁的吴良镛倾其一生探索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来洁 《党的建设》2014,(4):57-57
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一般都有明显的排污口,被称为点源污染。相对而言,那些没有明显排污口的污染源被称作非点源污染即面源污染。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点源污染是指那些有明确范围,集中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源,主要由人为控制,包括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管网。 面源污染则是从较大范围内分散进入水体的污染源,主要受降雨、渗漏、大气沉降等自然条件控制,包括农业污染、地表侵蚀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25日,在第十二届广州留学生交流会期间举行的"第三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暨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授牌仪式"上,中国-加拿大生态农业和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沈阳中加寒带高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刘博伟代表他的团队接受了由国务院侨办颁发的"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项目"牌匾,这也是辽宁唯一获此项目的团队.  相似文献   
8.
李利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从教29年,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扬。2003年荣获“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师德楷模”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9.
孙彦泉 《前沿》2003,3(2):120-124
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正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今 ,人类正由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环境科学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提。环境科学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已不能全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出发,综合解决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逐步探索并建立基于地区特点的新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以指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