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篇目问题较多,而又以"八书"为甚.学界虽然对"八书"总体的看法没有什么分歧,但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史记>缺少<礼书>、<乐书>和<兵书>,八篇中就有三篇有问题;其二是对<太史公自序>的几句话该怎么理解,<律书>和<兵书>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其三是在司马迁创作"八书"的大前提下,上述三篇中是否还有后人搀入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07,(3):90-90
2007年1月14日。南京中级法院从全年审理的7万多件案件中评出2006年最有影响的10个案件。夏淑琴状告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4.
洪静 《当代广西》2007,(18):34-35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夫妻之间一天不吵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吵架。 柳州市黎于芳和雷启萱夫妇却做到了这两件难事;他们50年来琴瑟合奏,相濡以沫,一辈子没有吵过架;他们助学济困,做了一辈子好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乐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飞舟 《法律科学》2005,23(4):24-28
在中国古代,乐本身也是一种法,而且是一种“根本大法”。乐与中国古代另一“根本大法”礼属于并列、交叉关系。此二者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工具。以乐治国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最富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新斯拉夫主义”在当今的俄罗斯很有影响,而他在20世纪末相继写作并出版的“政论三部曲”《我们如何安置俄罗斯》、《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和《倾塌的俄罗斯》,则是其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三部曲”的解读,试图对索尔仁尼琴的政治和社会理念进行一番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张国花 《求索》2007,(5):168-170
李贽“吟其心”的琴论是以他的童心说为美学基础的,他的琴论是对正统儒家重“禁”重“中和”的音乐思想的一种反叛,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而且关注到音乐风格多样与意境深远的问题,具有值得重视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得了重病是不幸的,但得了病能遇上一位好医生,却是万幸的。”从医30年,她与危重病人打交道3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危重病监护中心和急诊室度过,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别人的生命;从医30年,她救  相似文献   
9.
北街女孩     
江俊涛 《法人》2015,(3):90-93
北街,像一把古琴一样的北街。北街上生活着不少漂亮女孩,她们那清爽的笑声就像古琴弹奏出来的清音一样,如果把她们比作在琴弦上跳跃的音符,那么苏玉则是最美妙的一个。何况苏玉本身就在北街开了一家琴馆,专门教授古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苏玉家跟古琴有着极为深厚的关系。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人就猜测苏玉的爷爷珍藏着一把古琴,一把价值连城的古琴。那么,究竟是一把什么样的古琴呢?据说就是诸葛亮曾经在西城城门楼上弹奏过的古琴,那把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古琴。但谁都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0.
许明 《当代贵州》2014,(20):17-17
正"无聊才读书"也没什么不对,可怕的是无聊也不读书。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读书的民族之一。历史上文人骚客关于读书的箴言、名句俯拾皆是,流传至广,今天仍然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励读鸡汤。诸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