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04篇
工人农民   238篇
世界政治   2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5篇
法律   1287篇
中国共产党   4279篇
中国政治   4538篇
政治理论   1653篇
综合类   187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783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1229篇
  2012年   1415篇
  2011年   1295篇
  2010年   1174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054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以其显著的人民性、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党和国家如何在政治上对待人民生命及其相关事务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具有深刻的生命政治哲学意蕴。"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是习近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阐述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系、国家治理与人民群众生命权利的关系、社会公正与人民群众生命解放的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重大时代命题。因此,这一理念所具有的生命政治哲学意蕴和深厚人民情怀就集中体现为在确保生命安全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在维护生命权利上坚持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相统一、在实现生命解放上坚持国家的制度完善和人民群众利益全面实现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中华文明史、否认中华文化、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错误社会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表现为鼓吹“以洋为美”的文明观、宣扬“告别革命”的历史观、推崇“娱乐至上”的消费观、推销“消极庸俗”的价值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构成严重挑战。其产生原因在于,受到主体、环境、技术、历史等多维因素影响。基于此,要从批判文化虚无主义本质、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增强民族文化弘扬力度等方面,不断增强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免疫力和自觉性,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赵琬微 《半月谈》2021,(2):63-64
在天安门东南约20公里处,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原是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学校,近年来却成为异军突起的黑马。2020年,该校有80余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率达98.7%,而当时这批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区里均排1300名以后。该校校长王教凯说,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让先进的教育观念可操作化,让每个孩子在丰富课程中个性化成长,保持生命状态的生机与舒展。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科学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遽然暴发和肆虐蔓延再一次警醒我们要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给予高度重视。正确把握“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可从主体的一体性与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自然的内涵,在顺从规律和违背规律的利害比较中把握顺从自然的内涵,在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中显化保护自然的内涵,这要求我们在保护自然的实践中兼顾生产与需要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是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在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课堂教学的融入、管理服务的融入等方面,呈现出学生需要与现实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殡葬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推动实现“逝有所安”这一新时代美好生活应有之义。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蕴涵着辩证审视生死、感悟生命意义的生命伦理向度、保护自然环境、推行生态安葬的环境伦理向度、倡导文明祭扫、建设乡风文明的文化伦理向度。基于伦理向度对此予以综合考量,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实践路径,为加强殡葬文化建设提供伦理向度的价值指引、实施手段与价值准绳,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思想认识,使我们面向实际场景不断丰富殡葬伦理思想,着力构建新时代殡葬伦理文化建设新图景。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建设发展此项工作为契机,也能有效促进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更好地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两者的契合关系,从高位阶和低位阶探讨两者的生成关系,为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提供内生逻辑。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抽象化与具像化、主导性与多样化、垂直化与交叉化的外在张力,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以从把握三组关系和创设三种场域进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