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文佳 《求索》2008,(8):210-212
两宋时期,封建政府重视地方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地方设置有安济坊、养济院、地方药局、病坊、安乐坊、安乐庐等专门的医疗机构。同时还针对地方流行疾疫,官府采取派遣医生进行诊治、向疾疫流行地区散发药品、对困难疾疫家庭官府给以拨款、疾疫死亡者官府给以埋瘗等手段进行治疗救助。对平时的疾病,官府采取向需要救治的地方派遣医生,向需要救治者提供药品、医书及药方,官府提供资金,帮助地方购买和制造药品等的救治措施。所有这些都有效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促进了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汉文帝:最早的"检讨"所谓"罪己诏",就是帝王的检讨书。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布"罪己诏"的皇帝是汉文帝。当时,连续几年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汉文帝忧心忡忡,写下检讨:"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其实,天灾是常态,但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各界》2014,(2):3-3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疾疫的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齐大灾”,这次“大灾”,按《公羊传》的解释,就是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小完伞统计,我国古代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粲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相似文献   
4.
张艳丽 《学理论》2013,(18):174-175
清末民初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京师在疾疫应对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建立疾疫应对医疗机构、实行科学防疫新举措等方面,对近代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