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书宇  张然 《前沿》2012,(15):192-193
沈从文是新文学启迪下的“爱与美”的信仰者和实践者,高唐女神即是中国文学传统里的“爱与美”之神.本文通过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原型分析,解析高唐女神分别在湘西少女、妓女、情妇和寡妇形象上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赋     
既悠且昌,优美牧场。瑶池潋滟。昆山苍苍。穆天子具蠲牲,西朝帝之下部:西王母奉玉英,东祝天地同光。玉虚清而凤凰栖,神女引吭羌笛漾:揽余辔而终未至,屈子行吟黯神伤。人猿相揖别,石器更锵锵。斯民质朴,其性阳刚。汉通三十六国,赖张骞凿破混沌;唐盛西域都会,有岑参歌诗飞扬。高僧法显,誓游四方,写佛国冰释众疑:宗师玄奘,西风瘦马,得真传以译经黄。明清将相,或抬棺西行,收桑梓于既失:或诗书往返,传文化至弘汤。及至则徐来此,遍历十城,屯田引水,五谷丰而仓廪实:更有晓岚留连。身居巩宁,心系幽冥,杂诗出并传《草堂》。  相似文献   
3.
《庄子·逍遥游》中的“神人”和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是既包含“人”的特质又兼具“神”的特性的形象,这种不约而同的共同性为后世对人体美的刻画朝向最高审美理想——神仙风度的发展开创了先河,既影响到中国古代文人人体审美对人物风度气质的重视,又影响到后代文人关于男性人体审美在某种程度上“阴性化”的审美特质的形成以及男女人体审美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4.
两汉以后的西王母传说,开始在人神交接的框架内发展,与此相应,当时也出现了许多神女降真传说。这些传说的兴盛,反映了在本土宗教中灵媒技法的广泛运用。其接神仪式、西王母的服饰及服食之说等细节上反映了此一时期西王母传说的发展。类似的神女降真传说具有共同结构,教徒编造此类传说往往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4,(6):64-65
妈祖显灵传说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6.
6月16日15时,万众瞩目的神舟九号出征仪式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前举行,3位航天员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08,(3):F0003-F0003
巫山县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跨长江巫峡两岸,是闻名遐迩的渝东门户:境内峰峦叠嶂,峥嵘神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乃胜景之奇,古今冠绝。“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千古绝句,更是描绘了新巫山的雄壮奇美。  相似文献   
8.
刘洋 《公民与法治》2013,(14):38-38
骗子自称“九天神女”,有“天眼”可看出病根,以“发神功”去病根为名对癌症患者进行诈骗。大半年的疗程花去患者数十万元,病情却愈发严重。日前,诈骗他人钱财的嫌疑人石某、秦某、魏某被东城检察院批准逮捕。2012年5月,谢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石某等人。石某自称是“九天之上的大圣王朝女皇”,专门治疗癌症,声称自己能通过“天眼”看出病根,并靠发“神功”将其根治。魏某表示自己跟随石某修炼,也能为谢某请神,辅助治病。秦某则声称自己曾是肺癌晚期的病友,是石某发功为其治好的。看着秦某已经“奇迹般康复”,治病心切的谢某决定接受“神功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非 《江淮法治》2012,(14):42-43
她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也是全世界的第57位。2012年6月,她同战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向距地球300多公里的茫茫太空,飞向等候已久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天神女”故事很多。她在贫寒中学会自立自强,她的性格中柔中有刚,她很懂生活,曾想过当律师、售票员、白领丽人,她喜欢做菜……  相似文献   
10.
炎帝部族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人神杂糅、天地相通。除《尚书》、《国语》的相关记载之外,《山海经》对于炎帝发祥地域的叙事,多处提到天帝在下界的活动场所。由此而来,高唐神女有时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有时又说成是炎帝之女。炎帝部族先民认为人死之后变形转生的载体是花草,高唐神女传说体现的就是这种观念。高唐神女传说系统作为变形转生载体而出现的花草,都具有优美的形态。有的妩媚可爱,产生诱人的魅力;还有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瑶姬是美称,而不是恶名。楚文化、文学与炎帝部族文化的关联,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