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哲学家对诗学作品的情有独钟,在于诗人对更高的存在具有极其敏锐的倾听和感悟能力。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旨在彰显诗学的“模仿”特征,强调诗人的写作并非主体性自由想象,而是诗人对至高无上的存在的顺从倾听,是诗人对所倾听到的声音的记录。无论着重倾听神性,如荷尔德林,或是意在倾听自然,如诗人歌德,他们倾听到的或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用不同的话语方式表述出来。他们的共性在于,感应在人之上那个更高的存在,并将人置于这个更高存在之下;这个存在并非逻辑推理或概念演绎能够抵达,只有感应和体验才能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柏克国家法律学说的基础——人性论为出发点,探讨了他的国家法律制度与人性、神性以及理性的关系;并认为柏克的国家法律学说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社会及其制度同人性一样具有其先天的缺陷.解决的办法不在理性的设计与创造,而在于人类共有的智慧逐步控制和减少其影响.社会制度只有在道德情感、宗教信仰、优良的习惯等人性因素哺育下才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权威崇拜"是德国人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几乎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信仰,但纵观德意志民族从中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发展史,其"权威情结"呈现出来神性-人性-民族性的发展趋势,它的这个特征和发展趋势不仅左右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而且给整个人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建广  项雯 《德国研究》2012,27(1):82-94,128
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相似文献   
5.
宁肯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成名于网络只是一个偶然,他对于艺术的孜孜探求和丰沛的生活体验是其作品光芒四射的真正原因。宁肯的小说既有厚实的生活基础,也有艺术哲思的精神深度;有通俗侦探小说叙事的悬念与曲折,也有现代心理小说的细密和繁复。宁肯的艺术探求启示我们思考现代小说的艺术走向。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极其丰富,但一直被贬为空想和反动,对此应予以重新审视。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对人性的分析,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其中包含空想的成分,也带有宗教的色彩。同时,它也包含有丰富的现实主义的内容,包含有对人类道德状况的深刻思考。托尔斯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其人道主义原则,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粮食的神性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颗饭粒的人,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  相似文献   
8.
以埃克哈特和波墨为代表的德国神秘主义思想家,其理论学说对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构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为他们的自由、神性、深渊等理论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自由、上帝等观念的理解,而且还表现为他们为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解决自由与神性、存在与虚无等悖论性问题提供了灵感与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吴建广 《德国研究》2009,24(1):58-63
本文尝试诠释歌德《浮士德:一部悲剧》的“天上序曲”。其重点放在神性(自然)与人的关系,即现代西方的认识论问题之上。由于“天上序曲”的首席位置,必然具有全面叙事的功能,它为整部悲剧文本设定了框架和条件,悲剧的产生正是因为主人公浮士德试图突破这些神性(自然)所予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性与神性分别是中西方古典美的典型特征.中国古典美的心性讲究的是内在于己的自然天性的舒展自如;西方古典美的神性追求的是外在于己的文明理性的节制约束.二者交融,就使中西方古典美在互彰互补彼此的差异遗憾之后,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