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伦理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在"人对动物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道德义务"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人们用来证明"人对动物不负有道德义务"的几种常见理据的批驳,为人们认可并接受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扫除了重要的理论障碍。不伤害动物是人对动物负有的一种初始义务,这一义务蕴涵三个伦理内涵:伤害动物的有错推定论;伤害动物者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能够获得伦理辩护,伤害动物也不是人的一种权利,而只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在对人的义务与对动物的义务发生冲突的场合,应遵循三条权衡原则,即自卫原则、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伤害最小化原则。人们对野生动物与对驯养动物的实际义务是有差别的,对前者的实际义务主要表现为不干涉,对后者的实际义务则主要表现为关心其福利。推动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丽 《法律科学》2011,(3):17-22
福利法治国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经济动因,又是各种社会思潮、政治经济学说的兴起与争鸣所致;既有战争及偶然性因素的推动,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既受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又经各国具体情况、文化传统等个性因素的塑造。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失灵是福利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建构论理性主义是福利国产生的知识困境,而民主的悖论则是其发生的制度原因。上述综合因素长期发酵、整合的结果导致了现代福利国家如牛负重、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3.
<正> 一、青少年保护青少年保护系指国家对18岁以下的儿童和未成年人在身心、思想、智力和社会方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险所进行的防御。青少年保护同国家的青少年救护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个德国儿童(包括青年)在身心和社会才干方面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只有通过青少年保护才能得到保障。迄今为止,法律对青少年保护仅仅作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规定,而且只  相似文献   
4.
在小区花园内安家的三只流浪狗的吠叫声影响了一位居民的休息,她一气之下和丈夫雇人将狗堵在洞内,用汽油欲将狗活活烧死。结果一只小狗被烧死,狗妈妈和另一只小狗被严重烧伤。烧狗夫妇的行为引发无数市民和网友的愤恨,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向其讨伐、责骂,乃至去烧狗夫妇工作单位对其围追堵截,并上书市长要求对其进行开除公职处分。但也有人为烧狗夫妇鸣不平,认为人权毕竟大于狗权。当人的权利受到动物侵害的时候,谁的权利更应该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近来频繁出现的残酷虐待动物的非道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不安,也唤醒了人们对动物福利立法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动物福利内涵的基础上,从协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下一代爱心、避免动物福利贸易壁垒及保护人类自身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并提出我国必须尽快为动物福利立法。  相似文献   
6.
近日,全国人大内司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有必要加强保护儿童权益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将研究制定单行法律。在2013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同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周洪宇等30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儿童福利法的议案。民政部在2010年已启动儿童福利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制定我国《动物福利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李凤 《时代法学》2008,6(5):19-26
在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当今社会,许多国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动物福利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动物福利状况不容乐观,国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动物福利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动物福利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适时制定一部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物福利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国民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而且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适应全球环境保护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一些残害动物事件的发生,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学界对于动物是否拥有权利的探讨也一直在进行。在此背景下,动物福利的概念逐渐为公众所知晓。很多国家目前已建立了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相对而言,我国在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还较为欠缺。本文通过对动物是否拥有权利,以及该权利是否属于法律权利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保护动物的模式,对中国的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保护的对象等提出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杨文义 《法制与社会》2013,(14):294-296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弱势群体的救助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矛盾。针对大量弃婴、孤儿存在的事实,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来确认和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立法,尤其是儿童福利保障立法更是关乎弱势群体福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高兴 《新民周刊》2012,(11):82-82
保护动物的初衷,其实不在于动物的感受,而在于人的感受。无论是长途黑车的菜猫,还是归真堂的活熊,都引发了善待动物的话题。笔者赞成善待动物。但这种讨论最终往往陷入"子非熊,安知熊痛与不痛"的抬杠。窃以为,这种讨论的方向错了。保护动物的初衷,其实不在于动物的感受,而在于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