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是古的延续,古是今的由来。不了解历史就难以深刻地认识现在,不了解现在也难以准确把握历史今是古的延续,古是今的由来。不了解历史就难以深刻地认识现在,不了解现在也难以准确把握历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书、多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有些什么意义、方法和途径呢?  相似文献   
2.
侵权补充责任类型的反思与重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上的现有侵权补充责任分为不作为补充责任、受益补充责任和监护、抚养补充责任三类。不作为补充责任的赞成理由并不妥当,非但如此,该种责任违背自己责任的理念,使当事人间的利害关系失衡,因而并不合理。适用补充责任,要求补充责任人不具有一般可责性且受害人承担先究成本具有合理性,这使得监护、抚养补充责任失去其合理性。受益补充责任符合该要求,救助行为中的补充责任、个人帮工中的补充责任和紧急避险中的补充责任均是其体现。  相似文献   
3.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4.
美国清教研究百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媛 《美国研究》2006,20(1):130-148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百余年来美国的清教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文章认为,专业化、系统化的美国清教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30年代,以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SamuelEliot Morison)和佩里·米勒(Perry Miller)为代表的一批哈佛学者,打破了美国传统史学侧重新英格兰殖民地政治史、制度史考察的框架,着眼于清教思想的研究,推动美国清教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来,清教研究的视角和研究主体随着大量清教徒原始文献的编纂、出版及西方史学思潮转型发生变化,清教研究在美国空前繁荣。不过其固有的零散化、细碎化特征也愈加突出,致使清教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有所损害。  相似文献   
5.
书架     
《当代贵州》2014,(30):59-59
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钱穆著出版:九州出版社《论天人之际》作者:余英时著出版:中华书局《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作者:陈钦著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美的沉思》作者:蒋勋著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20,(4):F0004-F0004
世界仰止,一河育天下。韩城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千年古城,大禹治水的故事和鋰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就发源于此。作为"文史之乡",黄河孕育了"史学巨匠"司马迁。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抱负,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位于黄河之畔的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一个集朝圣祭拜、历史熏陶、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圣人、圣河、圣城",韩城也因此被视为"读书人的圣地",成为中国人在文化探寻上无法绕开的渡口。  相似文献   
7.
关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思想,学界讨论不多且欠深入。我们认为,《史记.天官书》是该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其中的"三五"之说可知,"究天人之际"思想的实质就是究"天命",重在探究人类社会变化特别是"王权更迭"是如何受"天命"支配和控制的。司马迁推究"天命"最主要的手段是《天官书》所阐述的星占学,此外,还有历法、日者、龟策、封禅等。尽管司马迁有怀疑"天命"的个别论述,但就《史记》全书的基本思想来看,司马迁是相信"天命"的。  相似文献   
8.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9.
杨叶红  刘峰 《学理论》2008,(8):17-20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三十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10.
薛庆超 《传承》2011,(6):12-14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