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对待法律的空间性”是《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的作者提出的一个命题。法律空间性的含义可以从“城市——乡村”、“国家——社会”、“西方——中国”三个视角来阐释,这种阐释立足于真实生活,对于法理学研究而言,这种立足真实生活的民众中心主义分析范式对中国法理学寻找个性化的话语,努力让法学言说更加靠近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ja)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规划系教授,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代表都市研究的后现代取向的洛杉矶学派的领军人物。除《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之外,还著有《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1989)、《第三空间》(1996)等著作。索亚认为,城市化经历了城镇化、大都市化再到区域城镇化三个阶段,他反对用后城市化、后工业化、后资本化来描述当代社会,强调城市与空间的优先性。在《后大都市》中,索亚尝试用一个更加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一般地方立法因之形成了新的体制,但在立法权限划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地方立法的合法性、空间性和冲突性是完善地方立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间和空间当然也是人类社会运动的存在方式。但是,在哲学界,人们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研究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时间和空间与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关系。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互联网世界不断升级,网络空间随之不断走向无限领域,其包含内容愈加丰富.主体缺场或不在场的次数和机会逐渐增加,呈现为虚拟性.虚拟主体的存在不同于现实主体的逻辑性,而呈现出精神性、空间性、契约性、可能性、世界性、自由性的超越现实的虚拟性.深入理解虚拟主体的多维存在不能脱离现实基础,它同样具有创造性和正义性,亦即经历一个选择做什么样人的过程,是网络治理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8,(5)
《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已编制完成并获得国家肯定。但由于目前法律、行政法规尚未对总体规划作出规定,与总体规划有关海南省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数量也很少,导致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空间性规划以及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发展规划等之间的法律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总体规划编制和执行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已经纳入总体规划并作为专篇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等7个空间性规划已经不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不应再另行单独编制和实施;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未能纳入总规的其他空间性规划都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但是城市总体规划等应当符合总体规划;总规与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发展规划都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但综合规划等中的空间部分或者内容应当符合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也要充分借鉴综合规划等的合理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陈辉 《行政论坛》2014,(3):59-66
管理的时空性决定了人事管理的情境性。时空不仅是构成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更决定了人事管理实践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从人事管理所处时空特性出发,选择适宜的管理对策,是人事管理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人事管理时空性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时空发展的历史性决定了人事管理发展的历史性;时空差异性决定了人事管理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全球化和网络时代人事管理空间边界的交融性凸显了人事管理的主体性与价值性。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而言,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建设要求的人事管理体系,客观上要求从管理的时空性出发,理性地借鉴西方人事管理经验和科学地总结传统人事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现实人事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进 《思想战线》2019,45(4):140
“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图像、文学、行为(活态)、创意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中的文化。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中,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了一个复杂宏大的“多元系统”,穿梭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正会通集聚为知识生产和资本分配的新场域,以其“歧感共通性”“活态空间性”“熔铸生成性”“历史物质性”“事件流动性”和“融通生产性”等属性特征,在民心相通、人文化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发挥基础功能与枢纽作用。“丝路审美文化”是美学研究对象,也是涵摄了世界观、思想理论、方法手段和价值准则的,能对对象进行重构和系统“深描”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家长与孩子频繁就网络游戏产生意见分歧的现象可以从网络游戏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两个层面上解读。在网络游戏的空间性上,游戏对于未成年人的诱惑力导致其投入及痴迷程度高于成年人,而中国社会"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文化传统和游戏负面案例带来的污名化效应影响了家长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加之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场所,也就成为最容易引发家长-子女冲突和对抗的第一现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并未发挥出调节的积极作用。在时间性上,家长更多地追求时间的持续性,要求时间花费的未来持续效用,不同于孩子追求即时性快乐,认为孩子对于游戏的时间花费很难得到现实回报。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自己的历时性经验对子女进行指导,不易被缺乏人生体验的孩子充分理解。因未成年人上网、打游戏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产生的冲突目前主要集中在家庭中,但化解矛盾则需要社会各主体共同承担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任务,需要政府立法宣传教育,企业自律承担责任,家长积极沟通引导,多方合力建设健康和谐的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环境,改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