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与海外》2011,(6):2-F0002
2005年文化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嘉定竹刻、邵阳竹刻、常州竹刻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
"竹"字是一个象形字,虚心、有节,与我国的传统审美相契合。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也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多少古今文人墨客喜竹、写竹、画竹、咏竹。赞美它的君子风骨、超凡脱俗的品格。王禹偁《官舍竹》:"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把竹看作是陶冶性情的良师益友。古人咏竹之诗画,多不胜举。  相似文献   
3.
正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唐】杜甫《竹》顺刀、逆刀、平刀……中国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安竹簧工艺国家级传承人何华一用刀如笔,笔筒上的山水画次第显现。竹,以虚心高洁的品格,备受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为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对象,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艺术。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有了竹刻。最早带有雕刻的成形竹器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勺,刻纹细致,式样与西汉时期的龙纹吻合。"竹雕之所以能在明代中期成为专门的艺术,一是  相似文献   
4.
1923年春,寿石工先生陪同陈师曾先生走访张志鱼,畅谈北派刻竹艺术,并由寿石工手书七绝一首于筵边,另一边由陈师曾画山水,经张志鱼先生刻后送与陈先生,陈、寿二人大加赏识,认为张志鱼先生竹刻阴雕均能显示书画的神韵,并赞誉其作品为雄健、明快、形真、传神。对书画笔调的干湿浓淡处理得体。并倡议应请时贤书画名家运笔于竹器之上,刻之则更能显示北派刻竹艺术的风格。同年陈先生在上海还致函张志鱼先生叮嘱要提倡时贤书画于篷边,发扬北派刻竹艺术之长,以迥别南派的刻法。  相似文献   
5.
钟桦 《学习导报》2013,(19):56-57
一把槌子,一根凿子,一段历史,孤独的槌声穿越千年,记载着宝庆竹刻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5,(2):97
上海市青浦监狱注重罪犯价值观的改造,倡导"思悔、明理、守矩、致新"的罪犯改造核心价值取向。强化罪犯行为规范管理,相继开展了罪犯改造表现"E评估"、争创"自律监组"等活动。面对国家刑事司法政策的调整,监狱成立高度戒备监区,集中关押限制减刑罪犯和高危险度罪犯。  相似文献   
7.
徐征伟 《检察风云》2012,(19):89-91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其富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历来广受社会精英阶层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沈海晨 《检察风云》2012,(12):90-92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会有竹子制作各种竹器用品,唯独只有中国,能将这域简单、最平儿的竹子升华为一门独门艺术——竹刻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成伟 《世纪桥》2015,(4):44-45
我国的农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旅游局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量已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600亿元《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提出,到2015年要力争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17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旅游从  相似文献   
10.
留青竹刻产生于唐代,最早只是作为竹制器具上的饰物、花纹图案。从明代后期始,留青竹刻开始与中国画结合,作者依照画家在竹板上的画稿以刀刻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虫草,力求摹其形传其神,以留青再现笔迹墨痕。这要求刻者具有一定的国画艺术修养和笔墨常识,也使留青竹刻成为了艺术。留青竹刻至二十世纪中期发展到高峰,其代表人物之一为曾供职于上海艺术品雕刻厂的徐素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