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8,(11):61-61
1943年5月,作为世界革命大本营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突然宣布解散,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沈志华在《探索与争鸣》上撰文指出,共产国际本来是以发动世界革命为其基本任务的,但随着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成为现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原意为"国际",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①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诗中含义为"国际共产主义理想"。②《国际歌》问世时为一首诗,由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于1871年,1887年发表在其诗集《革命歌集》中。1888年,经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后变成了一首歌,不但"取代了《马赛曲》,在大得无可比拟的规模上传遍整个欧洲,响彻全世界"③,而且被誉为诗  相似文献   
4.
毛胜 《实践》2021,(1):F0002-F000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7月30日遭到外国巡捕袭扰后,与会代表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一条游船上完成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3,(15):55
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决议》共分六个部分:一、工人组织;二、宣传;三、工人学校;四、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五、对现有政党的态度;六、党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苏俄革命的成功引发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对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向往,并由此成为其观察与探索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重要蓝本。自由主义学人以苏俄革命为参照,从其渐进改造的根本立场出发,对中苏国情进行了比较,对苏俄援助、第三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多数自由主义学人认为近代中国或不需要革命、或不具备革命的条件、或革命难以成功。尽管自由主义学人理性、严谨、审慎的立场值得称道,其对苏俄及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分析也不乏闪光点,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其渐进改造的呼声与方案终被革命的声浪淹没。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月刊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该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主编为李达。这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党内机关刊物。它主要介绍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建党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精心挑选,严密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是应共产国际的指示而成立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1943),由列宁领导创建,总部位于莫斯科,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际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57个支部之一。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尤其是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大,共产国际需要在中国各地建立直属自己的情报网。  相似文献   
9.
散木 《党史博览》2014,(1):44-46
正大公子邓之诚是文史名家,曾在北大、北师大、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以及燕京大学各校教授历史学。其门下集合了众多优秀的学子,可谓"弟子三千",其中成就斐然者有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等,还有山西学子赵宗复。1949年8月19日,赵宗复来到北平,拜访了邓之诚,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邓之诚在日记中写道:杜洽、赵宗复来,午饭后去。赵去年与张少苍同为梁化治(之)所留。今年二月被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剧《悬崖》曾在央视和多家卫视热播,引起国人瞩目。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年"国际特科"对敌斗争的文艺作品。抗战时期,东北以及华北、华东(主要是上海)等许多城市确实活跃着神秘的"国际特科"组织,他们与正面战场遥相呼应,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组成部分。其实,这些"国际特科"人员远没有电视剧中这么潇洒。他们在日寇高压下,行踪诡秘,要排除各种险阻,探情报、烧仓库、炸铁路,在日伪心脏重创敌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