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风建设》2001,(12):16-16
3000多年前,乐器种类已有80余种。古人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它们分为“金、石、土、革、弦、木、匏(páo)、竹八大类。”所以说“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也是对乐器的统称。  相似文献   
2.
编钟声响,音乐开始,多种乐器使出"看家本领",琴瑟和鸣,箫笛助阵.从乐器中不断跳出的音符,时而悠扬时而清脆.难怪先人曾赞叹听韶乐有沐浴身心、怡情怡性的美妙.而传出这美妙音乐的地方,就是神乐署雅乐中心的所在地——凝禧殿. 数九寒冬,600多平方米的凝禧殿里,只有几台空调.为了春节期间的演出,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神乐署的职工们穿着羽绒服、戴着厚围巾在坚持排练.正如《论语》中所言:"子谓韶尽美矣,亦尽善矣.""尽善尽美"便源于此.而神乐署雅乐中心的职工,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天坛最美的音乐在世人面前"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3.
曾侯乙编钟音律齐全、气势宏伟,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的演奏技法既有单击、分击、双击,又有弹击、摇击、顿击等,还可以通过划奏、复奏、滚奏等获得不同的音乐效果,在音色组合、律学涵义、演奏技法上体现了传统美术以色彩、节奏、线条表现意义的基本规律,也反映了传统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6):50-50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曾国(今湖北省随县、枣阳一带)的一个诸侯,姓乙,因此被后世称为曾侯乙,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曾侯乙能被后世晓知并引起考古学者不断考证其身份的原因是随着1978年曾侯乙墓的被发现,以及在墓中沉埋了2400余年的大型国宝编钟的面世。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他乐器,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配制。  相似文献   
5.
冉兵 《人大论坛》2011,(11):54-55
关中盆地有个趣话,大抵是说一不小心就会挖出个文物来。  相似文献   
6.
黄加佳 《法制博览》2010,(17):47-48
1949年1月15日,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天津解放。1月18日,就在天津开市的第一天,联合银行(原四行储蓄会)天津分行经理胡仲文带着一本银行“清册”,走进军管会驻地原法租界公议局大楼。  相似文献   
7.
地处随州城西1.5公里的曾都区南郊擂鼓墩村,因曾侯乙墓的发掘及编钟的出土而闻名海内外,随州因此赢得“古乐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构成文明古国的"灵魂"与"血脉"。"编钟"作为中国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不仅是一件文物、一件乐器,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与"活化石"。从历史底蕴上看,编钟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典故使文化自信变得更为生动;从器物特点来看,编钟的巧妙设计和精美装饰使文化自信更为具体;从实践运用来看,编钟独特而精妙的表演使文化自信更为立体。编钟为人们理解与体悟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载体,彰显出其作为历史文化之"明镜",华夏文物之"瑰宝"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音乐时代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古墓”出土了战国初年的六十五件编钟,用它来奏《编钟乐舞》、《胡笳十八拍》,其响宏宏,声如雷动。美国音乐家克莱恩教授观摩了演奏的全过程,叽里咕噜发了一阵子感慨,大意是:摆弄这样的大家伙就像赶牛耕田,而且,在你吆喝之前得先戴副耳套才行。  相似文献   
10.
随州市曾都区第一高级中学位于随州市青年路西端,毗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擂鼓墩,依偎风景秀美的涢水河畔,座落在钟灵毓秀的凤凰山下。目前,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是随州市最具发展潜力、最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