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易向汪精卫出示“五月指示”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杭 《长白学刊》2004,(4):89-94
罗易向汪精卫出示莫斯科给中共中央的"五月紧急指示",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关于他这样做原因,史学界有多种说法.通过对俄罗斯新近解密档案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罗易所以出此下策,有他性格的缺陷,有他对汪精卫的轻信,有他不顾实际情况急于落实"五月指示"的迫切心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同鲍罗廷之间分歧的激化和对中共领导人的极度失望.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以科学、理性、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启蒙思想在印度的深入传播,引发了印度的一场实质上的世俗化运动。罗易的思想与活动不但对这场运动具有重要的开路、创始之功,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规定着以后的印度世俗化进程的总的方向和基本原则。考察印度世俗化的起点,将有助于我们真切地把握今日印度世俗化进程的可能性与走向。  相似文献   
3.
王燕 《党史博采》2007,(2):36-38
<正>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特别是建党初期,共产国际一直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曲折的过程无不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指导的正确与错误直接反映在我党发展过程的顺利还是曲折中。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任弼时在1927年6月底与陈独秀的争斗很出名。任弼时交上书面材料,被碎之于地。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之间的矛盾,关系到大革命失败等问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将斯大林发来的、连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都看不到的机密电报《五月指示》,给汪精卫看。罗易告密后又百般掩饰,还设法通过任弼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建议。于是发生了任、陈的争斗。罗易的告密,最终导致汪精卫的叛变。  相似文献   
5.
梵社是“近代印度之父”罗摩.摩罕.罗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为宣扬其宗教主张和政治主张而创建的。它是罗易所领导的一个强大改革运动的最显著的产物,而这项改革明显是针对传统印度教自身的弊端,同时为了应对英国政府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而展开的。梵社运动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学说改变了印度社会的某些传统,革除了部分弊端,改造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2,(12):16-18
罗易,印度人,1927年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被派往中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在华工作了6个月.在国共关系濒临破裂的关键时刻,他让汪精卫看了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因此被撤职.  相似文献   
7.
罗易受共产国际委派未华指导中国革命仅3个月时间,就在中共五大上就中国革命的前途、动力、阶级基础、革命策略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虽然在当时未引起中国共产党的普遍重视,但罗易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却是独有建树的,这些见解与毛泽东后来阐发的新民主主义论颇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罗易是继马林、维经斯基之后,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第三任代表,而且是代表团的首席代表(亦称团长)。罗易(1887—1954),印度人,本名纳伦德拉·巴塔尔亚,又名鲁依、罗益等。  相似文献   
9.
10.
罗易发展了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 ,殖民地民族革命有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在他作为共产国际首席代表派驻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思想 ,并在实践中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