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5篇
中国共产党   159篇
中国政治   257篇
政治理论   131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3.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社会转型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与改革发展的问题交织,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尤在基层社会凸显。从根源上看,基层社会矛盾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多为民众的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重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路径,规制各方行为,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是为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之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应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和基层部门行为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的法治规制,从而构建多元解纷的法治机制,达成涵摄“多元、共享、参与、合作、宽容”等包容性治理元素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善治,从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论良法的恶性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崇尚良法,期冀良法之治,却在翘首与热望中忘却了良法亦需适宜的土壤。当良法出台后,因土壤导致的“水土不服”很可能让良法之良本身遭到质疑,这是令人尴尬的一种真实。良法如果遭遇故意误读,在司法中将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这一视角解析实践中的许多案例,能使我们揭开隐于表象后的本质,同时打开索解之结。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对社会的善治治理,处理好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复杂的各种利益关系,正视各种利益团体在政府执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政府必须加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强化信用道德建设,使政府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行为典范。  相似文献   
6.
罗峰 《理论文萃》2005,(1):22-26,58
治理(governance)和善治(good governance)的概念在近几年被引入中国,学术界对此有着广泛的讨论,产生了一批比较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学者的理论反思,即运用治理和善治的理念去描述和阐释中国的客观现实,去反思一些传统的做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李浓 《前沿》2003,(9):137-139
法治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和一整套方式、原则、制度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是有可遵循的良法 ,故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法治的关键是法律的实施 ,执法者、守法者的道德素质在其中起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善政到善治——从证券监管联想至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市场趋向理性的关键在于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 ,通过对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实证分析 ,归纳出监管失灵的制度层面与法理层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本质特征 ,同时认识到 ,经济法的创新在于调整手段由传统善政向善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金康 《云南人大》2007,(1):16-17,27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时.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应该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为此.作为一个立法工作者.就有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和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制定“良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陈泰和 《时代法学》2007,5(5):63-70
敌对占有取得所有权,与我国物权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涉及理论体系、司法实践、法律思维.研究显示,它对我国现有的物权法学理论具有很强冲击性对抗,甚至颠覆效果.法律并非逻辑性体系性的学者臆想的乌托邦,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活生产,什么东西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富强,就是对的.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敌对占有之所以被美国拥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